你有没有发现,最近中国篮球圈的风向变了?说起来还真挺有意思,以前大家总觉得去NBA是天方夜谭,结果这回杨瀚森20岁就杀进NBA,这一下子可把水搅活了。原本安安稳稳待在国内打球的小伙子们,现在一个个都开始琢磨:诶,我是不是也能出去闯一闯?你别说,这鲇鱼效应来的比想象中还快。
先不说别的,就拿余嘉豪来说吧。人家22岁,之前一直在CBA混得也算不错,可自从杨瀚森这事儿一出,他立马宣布要去西甲发展。这速度,说实话,比我点外卖还快。有球迷开玩笑:“余嘉豪这是被‘刺激’到了吧?”其实一点没错,有时候就得有人带头,第一个敢吃螃蟹的人,总会让后来者胆子大起来。
而且,不只是余嘉豪。林葳、王俊杰这些名字最近频繁出现在各种新闻里。林葳直接选择海外联赛深造,王俊杰更狠,人家干脆表示“暂时不考虑回CBA”,目标直指NCAA和更高的平台。这种现象以前很少见吧?我跟你讲,这背后就是典型的示范作用,一传十、十传百,很快整个年轻球员群体都躁动起来。
咱们再往前翻翻历史账本,当年王治郅第一个敲开NBA大门的时候,是不是也是这么个路数?那会儿多少小孩看着电视机里的“大郅”热血沸腾啊!姚明、易建联这些后起之秀,不都是被这种榜样力量推着走的吗?现在轮到杨瀚森当这个“领头羊”,他这一脚踹开的不仅仅是一扇门,更像是给中国篮球装上了一台发动机,让原本平静如水的池塘突然活泛起来。
其实大家心里都有数,中国篮球过去几年有点“温吞水”。人才断档、青训滞后,说白了就是缺乏动力和方向感。但只要有人先迈出去,把天花板捅破,你猜怎么着——剩下的人马上就不满足于窝在舒适区了。我身边不少打业余联赛的小伙伴都在讨论,“人家行,我为啥不能试试?”虽然嘴上调侃,但眼神里全是跃跃欲试。不夸张地讲,一个人的突破可能带来整个行业的新气象,这才叫集聚效应!
当然啦,也有人泼冷水:“国外那么难混,小伙子们能不能站住脚还是两说。”可问题来了,如果没人尝试,那永远只能做井底之蛙;只有真正走出去碰壁过、摔倒过,再爬起来,中国篮球才能真正找到自己的路。而且你看看美国、日本那些体育强国,他们哪次不是靠不断输出人才提升整体水平的?
所以我觉得,与其坐等奇迹发生,不如像杨瀚森这样主动争取机会。“别人能做到,我凭什么不行?”这种精神才是真正值得点赞的大事儿!至于未来怎么样,会不会更多年轻人成功留洋,其实谁也无法拍胸脯保证。但至少现在我们已经看到希望,看到了越来越多勇敢追梦的人冲出了舒适圈。这股劲头,要是真持续下去,说不定哪天中国男篮又能重回巅峰呢!
最后一句话送给所有爱运动、不服输的小伙伴:世界那么大,多跑几步又何妨?反正机会都是留给愿意折腾的人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