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说句实在的,这峨眉山上263斤大哥坐滑竿的事儿,要是搁在体育圈,简直就是一场完美的商业闭环。
你想想,重量级选手(大哥本人)有需求,想去财神殿办业务;赞助商(大哥的钱包)给力,直接砸了两万多;承办方(九位轿夫师傅)技术过硬,硬是把这42公里的“魔鬼赛道”给啃下来了。
比赛圆满成功,奖金发放到位,多好。
结果呢?
场子外的“云观众”不干了,一个个跳出来,说这场“比赛”不公平,说承办方被“欺负”了,说赞助商在“炫富”。
这就奇了怪了,怎么着,泰森在拳台上被人一拳干倒,拿走千万美金,大伙儿觉得他牛;轿夫师傅们靠着一身腱子肉,挣一笔能让全家老小乐呵半年的辛苦钱,反倒成了需要被“解救”的对象了?
这脑回路,比峨眉山的路还难走。
这事儿一上网,好家伙,那叫一个热闹。
一帮人立马抢占道德高地,把大哥形容成旧社会的地主老财,就差给他P个瓜皮帽了。
什么“践踏尊严”,什么“阶级对立”,大词儿跟不要钱似的往外扔。
我瞅着都乐了,这帮人怕是没见过真正的体力活儿。
在工地上搬砖的,在码头上扛包的,哪个不比这累?
人家就图个踏实,干一天活,拿一天钱。
说到这,我就想起黄磊他们家。
每次带孩子出门,穿得朴素点儿,立马就有人拿着放大镜上来研究:“哎你看,这是真朴素还是在‘扮演’朴-素?”
好嘛,人家有钱人连穿件旧衣服的权利都快没了,非得天天龙袍加身,才符合某些人心中“为富者”的形象。
这大哥也是,他但凡要是自己吭哧吭哧爬上去了,估计又得有人说他“作秀”。
反正怎么做都是错。
真正有意思的,是轿夫师傅们的反应。
人家压根没觉得自己受了多大委屈,对着镜头乐得跟朵花儿似的,说这种“大单”欢迎再来。
我都能想象到那个场景:领头的老师傅,干完活,点上一根烟,美滋滋地给家里婆娘打个电话:“老婆子,这趟活儿顶咱俩月!娃儿那个新电脑,安排!”
这才是生活,具体、实在,充满了汗水和人民币的味道。
所以你看,整件事里,谁最尴尬?
就是那帮在网上吵得脸红脖子粗的“正义路人”。
他们嘴里喊着“尊重”,心里却藏着最深的“鄙视”。
在他们眼里,轿夫这个职业本身就是“可怜”的,是需要被同情的。
这哪是尊重啊,这简直就是居高临下的施舍。
他们用自己那点廉价的同情心,去否定一个行业的价值,去干扰一桩公平的交易,甚至差点砸了人家的饭碗。
说到底,引爆这一切的,根本不是那263斤的体重,也不是那42公里的山路,而是那“两万多块”的价码。
这个数字像一根针,精准地刺破了很多人脆弱的自尊心。
它背后折射出的,是对贫富差距的焦虑和一种“我不好过,你也别想舒坦”的阴暗心理。
他们攻击的不是大哥这个人,而是那个他们无法企及的消费水平。
所以说,这世上很多事,本没那么复杂。
一个人花钱,买了个心安理得;九个人出力,挣了份心满意足。
这是一场没有输家的交易。
如果非要找个输家,那可能就是那些沉浸在自我感动里,浪费着生命和网络资源的“键盘侠”们吧。
下次再想替谁“伸张正义”之前,要不,先去问问人家需不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