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译高温求救信号#
雪中飞困局:联名冲锋衣遇冷,“冰雪第一”难融市场寒冰
盗墓笔记IP冲锋衣。799元起跳。
天猫旗舰店销量显示。36小时后。基础款T恤破百。千元档冲锋衣?卡在20件门槛。微妙数字。暴露转型裂痕。
粉丝直言不讳:“印花敷衍。和普通款比没区别。”为情怀买单?可以。但“不会复购”——品牌溢价。收割不动年轻人。
价格锚点剧烈上浮。山海系列冲锋衣仅399-769元。联名款却敢标1299元。IP光环加持?成本差异?消费者心里有杆秤。
毕竟。盗墓笔记联名。向来“贵得离谱”。雪中飞想借势冲高端的意图。赤裸裸。
六月品牌大会誓言犹在耳:“中国冰雪羽绒服第一品牌!”
财报数据却露怯:24/25财年营收增速骤降至9.2%。对比上年65.3%的狂飙。断崖式下滑。
波司登主品牌年收185亿。竞品雅鹿全渠道竟冲上200亿。百元羽绒赛道。早已贴身肉搏。
“冰雪羽绒服”。概念华丽。落地虚浮。
滑雪基因存在吗?品牌总经理朱向东强调:“以往滑雪系列占线下销售额30%-40%。”可商品详情页静悄悄。不见专业面料解析。无科技参数佐证。官方定位更耐人寻味——“运动、功能、时尚”。大而全的口号。
独立分析师程伟雄一针见血:“当前定位是营销导向。缺乏专业性支撑。”
更深的矛盾在商业模式。
轻资产授权模式如影随形。供应商、分销商链条冗长。品牌形象传导层层衰减。
你看到的是盗墓笔记联名冲锋衣设计趋同。看不到的是管理体系对创新力的绞杀。
线下千家门店本是优势。但门店形象革新与线上营销节奏能否同步?旗舰店近千平空间。能否承载“冰雪第一”的叙事?
冲锋衣冲锋陷阵。萨洛蒙脚踏风口。户外风席卷街头。雪中飞却困在定位迷雾里。
不碰硬核科技。又要沾光运动属性。强化冬季标签。却布局四季化产品。撕裂感无处不在。
“打破专业雪场壁垒”的愿景。反成双刃剑——模糊了专业。稀释了特色。
消费者要什么?2025街头给出了答案:通勤宝妈套着冲锋衣接娃。白领踩着萨洛蒙挤地铁。要实用。更要低调的辨识度。
可当雪中飞联名冲锋衣既无设计惊喜。又缺技术底气。高价便成了空中楼阁。
波司登为雪中飞划下双位数增长军令状。压力具象为:盗墓笔记冲锋衣滞销的库存。轻资产模式的管理熵增。竞品贴身厮杀的定价权争夺。
冰雪羽绒服的第一把交椅?程伟雄的结论如冰锥刺下:“营销泡沫罢了。”
品牌重塑这场硬仗。雪中飞缺一件真正的“铠甲”——不是联名噱头。而是扎进产品骨髓的专业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