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炸管道的巨响还没散,如今抓了个乌克兰前上尉谢尔盖·K,欧美就想把这事儿往“个案”上盖。有意思的是,这人曾在乌克兰安全局服役,还是军队上尉,偏偏在意大利度假时被抓,德国急着要引渡,俄罗斯盯着不放,乌克兰忙着撇清——这哪是抓嫌疑人,分明是把各方的遮羞布往地上踩。
先看看这谢尔盖·K的“活儿”干得多“专业”。2022年9月,一伙人从德国罗斯托克租了帆船,拿着假身份直奔波罗的海,潜水员下水装炸药,一套流程下来跟军事行动似的。德国检方说他是“关键协调人”,这话没毛病,不是常年跟情报、军事打交道的人,根本玩不转这套。可乌克兰之前还嘴硬,说“技术门槛太高,不是我们能完成的”,现在自家前军官被钉上了,泽连斯基的顾问怕是得把之前的话咽回去重说。
更耐人寻味的是所谓的“直径行动”。有说法是当时的乌武装部队总司令扎卢日内指挥的,还传泽连斯基最初批了,后来在美国中情局建议下“叫停”了。可管道还是炸了——这“叫停”怕不是演给外人看的?美国2022年就知道乌克兰想搞事,嘴上说反对,真要是真心拦,凭美国在乌克兰的影响力,能拦不住?说白了,要么是美国“假反对真默许”,要么是乌克兰敢背着美国干,不管哪一种,都比“乌克兰单独作案”靠谱。
再看看调查这事儿有多糊弄。爆炸后美国、德国、瑞典、丹麦都查了,偏把俄罗斯排除在外。瑞典、丹麦2024年干脆宣布结束调查,查了个啥也没说;德国倒是喊着“继续查”,查了快三年就抓了个协调人。俄罗斯早就在联合国要求好好查,次次被无视,普京说这是“针对俄罗斯的战略行动”,没人当回事。现在抓了乌克兰人,就想让俄罗斯认这是“个案”?俄罗斯怎么可能干,毕竟炸的是自家跟欧洲的能源纽带,经济上吃的亏、战略上受的损,哪是抓个小喽啰就能抵消的。
要说谁从这事儿里捞着好处最多,美国排第二没人敢排第一。北溪管道一炸,俄罗斯输往欧洲的天然气断了大半,欧洲只能高价买美国的液化天然气,美国一边赚着钱,一边把欧洲跟俄罗斯的联系拆得更散,这不正是美国想看到的?之前就有美国记者曝料,说美国早有“破坏北溪”的计划,现在抓个乌克兰人当替罪羊,正好把自己摘干净,这算盘打得,隔着大西洋都能听见响。
乌克兰现在是骑虎难下。战局胶着不说,西方援助也没之前积极,这时候爆出前军官参与炸管道,西方那些原本支持它的国家难免犯嘀咕:帮着的是个敢搞这种下三滥手段的主儿?德国要是真把谢尔盖·K审出点啥,泽连斯基怕是得连夜跟美国打电话求救。可美国这时候大概率会装聋作哑,毕竟把乌克兰推出去当挡箭牌,比自己扛着强。
这案子根本不算有突破,顶多是掀开了个小口子。谢尔盖·K就算开口,敢把扎卢日内、泽连斯基甚至美国的事儿全抖出来?大概率不敢,真说了说不定在监狱里都待不安稳。德国也未必敢把审出来的全公开,真牵扯到美国,德美关系得炸,欧洲的能源格局也得再抖三抖,它没这个胆子。
说到底,抓了个人又怎样?该藏的还得藏,该瞒的还得瞒。俄罗斯不会善罢甘休,肯定会借着这事儿在外交上使劲,逼着西方给说法;乌克兰只能硬着头皮否认,盼着这阵风赶紧过;美国则会继续当“旁观者”,偶尔出来说句“支持调查”装装样子。
这事儿完不了。谢尔盖·K能不能引渡到德国、会不会开口、开口说了啥,都是未知数。但有一点清楚:北溪管道炸了,受益最大的国家始终没被真正查过,这案子就永远算不上有“真相”。
至于最后会咋样?要么是谢尔盖·K背了全锅,判几年了事,各方假装这就是结局;要么是审着审着突然“卡壳”,查不下去了,案子就这么晾着。反正不管哪种,普通人想知道全部真相,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