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辈子都没想到,婚还没结呢,先离了一回!”
7月21日上午,长春市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民政局婚姻登记处,一对新人从甜蜜期待到错愕无语,只隔了一本证的距离。
小张(化名)和男友精心挑选日子,穿着情侣装来领证,结果翻开红本一看——封面上赫然印着“离婚证”!
小两口当场懵了,工作人员也慌了神,赶忙收回错证重新办理。
可这桩乌龙,却在社交平台炸出一片“哈哈哈”和“???”的刷屏。
01 民政局回应:失误还是态度问题?
面对舆论质疑,民政局火速回应:“周一新增空白证件时,误将离婚证混入结婚证堆里,窗口人员没注意就盖章发出去了”。
官方强调,“只是用错证,信息没错”,字号开头仍是“J”。
但网友并不买账:“结婚离婚都能搞混,民政局是没带脑子上班?”
工作人员轻描淡写的“下次注意”,更让公众怒火中烧:“说小了是工作人员粗心大意,往大了讲就是作风态度问题,如果不对此加以重视,可能会造成更大问题。”
02 争议焦点:一字之差,天壤之别
结婚和离婚,本是人生两极。民政局这一错,直接踩中三大雷区:
专业度崩塌:婚姻登记是严肃的法律行为,工作人员却像“抓阄”般随意发证。
公信力滑坡:公共服务部门本应以严谨立信,如今却因低级错误沦为笑柄。
情感伤害难弥补:领证本是人生高光时刻,新人却被迫体验“一秒离婚”的荒诞剧情。
这件事表面看是“失误”,实则暴露系统性问题:
流程形同虚设:从证件分类、发放到核验,竟无一人发现错误。
培训敷衍了事:业务人员对证件差异毫无敏感度,基础职责严重失守。
问责轻飘飘:仅道歉了事,缺乏实质性惩戒措施。
反观深圳某区民政局的做法:结婚离婚窗口分设不同楼层,证件按颜色严格区分,领证后需双人核对签字。
高下立判!
说到底,只要多用半分心,哪来这么多离谱剧情?
反思:公共服务不能总让民众“自认倒霉”
这次事件最让人寒心的,是某些部门“错了就改,下次还敢”的敷衍态度。
据统计,2024年全国婚姻登记投诉中,23%涉及工作人员失误。
若每次都轻拿轻放,如何杜绝“下一个乌龙”?
公共服务无小事! 建议推行:✅ 差错率与绩效考核挂钩✅ 开通“办证评价”实时监督系统✅ 定期公开整改报告接受质询
只有把民众体验当回事,才能真正挽回公信力。
#优质图文扶持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