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意昂体育 > 意昂体育介绍 > 新鲜事!哈梅内伊用中文喊话催落实协议,伊朗总统访华来商量对策

新鲜事!哈梅内伊用中文喊话催落实协议,伊朗总统访华来商量对策

发布日期:2025-09-02 08:08 点击次数:61

#热问计划#

2025年8月31日,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做了一件破天荒的事,他首次在社交媒体上同时使用波斯语和中文,就中伊关系发表长文。

他在文中强调:“伊朗和中国是亚洲东西两边的文明古国,除了有着深深的历史底蕴,同时还具备重塑地区乃至全球格局变革的能力。 ”

这一举动迅速引爆国际舆论,被视为两国关系走向深化的重要风向标。

选择中文发声,绝非一时兴起。

长期追踪哈梅内伊社交动态的观察者指出,过去数年间,其账号内容均以波斯语、英语为主,极少使用中文。

这次打破惯例的中文帖文,虽由其办公室公关团队策划发布,但被视为传递特定信号的象征性举动。

分析认为,此举传递了三重明确信号。

一是对中国的高度尊重与情感联结,二是直接面向中国人民和社会发声,三是打破西方话语垄断的战略路径。

哈梅内伊文中明确呼吁:“全面落实两国战略合作协议的各项内容”。

他所指的正是2021年中伊签署的“25年全面合作计划”。

该协议涵盖能源、基建、科技、安全等4000亿美元规模的合作,被外界视作改变中东格局的协议。

但至今过了近5年,无论是伊朗方面还是中国方面,都能够感觉到过去5年来中国和伊朗的大项目合作并不特别多。

双方的合作基本上就是石油交易,也就是说中国从伊朗进口石油。

伊朗总统佩泽希齐扬在来中国参加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式和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前几天,主持了一场高层会议,明确提出伊朗愿意与中国开展认真和建设性的合作。

他这次来华,肩上的担子不轻,既要争取中国在联合国层面的支持,又要推动落实中伊25年全面合作协议。

这一切都发生在英法德三国刚刚给伊朗发出30天制裁最后通牒的背景下。

8月28日,英法德三国宣布重启联合国安理会对伊朗的制裁机制,让伊朗只剩30天窗口期。

伊朗国内舆论近期出现罕见共识。

最高领袖哈梅内伊85岁高龄,保守派与改革派短暂放下分歧,将“向东看”上升为国家战略。

伊朗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报告显示,超过62%的伊朗受访者认为“深化对华合作”是当前的最优选择,但也有27%的人担忧过度依赖中国。

能源合作是中伊务实合作的重要一环。

数据显示,伊朗每天对华石油出口量已增至100万桶,占其总出口量的六成左右。

而中国则为伊朗提供了急需的技术和资金支持。

两国石油贸易已全面采用人民币结算,伊朗央行储备的人民币规模已达1800亿元。

这种金融合作深度在当今国际环境中实属罕见。

中伊正在推进“和平管道”项目建设,这条计划从伊朗经巴基斯坦直通中国新疆的能源通道,预计2028年建成后每天可输送150万桶原油。

根据伊通社最新披露,伊朗与中国将在能源、交通、数字经济和清洁能源领域签署多项合作备忘录。

尤其在“一带一路”框架下,伊朗计划推动“东西能源通道”建设,连接波斯湾、里海与中国西部市场。

在基建领域,中国企业正在伊朗承建多个重点项目,从德黑兰地铁到伊斯法罕钢厂,这些项目不仅改善了当地民生,更带动了伊朗工业能力的提升。

中伊直达铁路的开通,堪称打破制裁的钢铁动脉。

这条铁路将货物运输时间大幅压缩,相比以往海运,时间缩短超三分之二。

凭借稳定高效的陆上运输通道,伊朗得以绕开美国主导的海上封锁,实现与中国及其他沿线国家的贸易往来。

伊朗在金融领域积极探索非美元结算体系。

通过与贸易伙伴构建以物易物、本币结算等新模式,逐步削弱美元在其外贸中的影响力。

据相关数据显示,伊朗非美元结算贸易额占比逐年攀升,这无疑是对美国金融制裁的有力回击。

伊朗总统没有选择找俄罗斯帮忙,一方面是因为俄罗斯现在也面临着重重困难,在经济等问题上无法为伊朗提供助力。

另一方面是在之前的以伊冲突中,俄罗斯没能像伊朗在俄乌冲突中帮助俄罗斯那样,及时提供军事援助,导致德黑兰对于莫斯科产生了怀疑。

面对外部压力与内部挑战,伊朗政坛罕见地在对华战略上形成共识。

友情链接:

意昂体育介绍 产品展示 新闻动态

Powered by 意昂体育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站群 © 201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