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万大军集结,特朗普后院点火,拉美火药桶要炸了?
加勒比海的风,最近有点不一样了。吹在脸上,不再是度假的惬意,反倒透着一股火药味儿。海面上,不再只有优哉游哉的邮轮,九艘挂着星条旗的战舰,像一群饿狼,悄无声息地围了上来,其中甚至有深海里最致命的猎手——核潜艇。它们的目标,是南美那个不怎么听话的石油大国,委内瑞拉。
这盘棋下得又大又急,让人眼花缭乱。委内瑞拉那边也不是吃素的,直接掀了桌子,搞起了全国总动员。一个不到三千万人口的国家,号称要拉出四百万人的队伍,这架势,几乎是把锅碗瓢盆都算成了武器,摆明了要跟你拼命。街头的大妈可能昨天还在为一块面包排队,今天就要拿起枪保卫家园,这种画面,想想都觉得魔幻。
事情的引子,听起来冠冕堂皇。特朗普大笔一挥,把拉美的一些贩毒集团画圈,贴上了“恐怖组织”的标签。打击毒枭,这话说出去谁都得竖个大拇指,多正义,多伟光正。可拉美那些国家的老油条们,心里跟明镜似的,这哪是来禁毒的,分明是黄鼠狼给鸡拜年。
美国的算盘珠子,拨得噼啪响。自家是全世界最大的毒品消费市场,国内瘾君子们吞云吐雾,消耗的量能把一个中等国家GDP都给比下去。现在倒好,自家院子里的烂摊子不收拾,跑来指着邻居的鼻子骂,说都是你们种的罂粟、制的白粉害了我。这种“内病外治”的逻辑,跟一个酒鬼骂酿酒厂带坏他一样,荒唐得可笑。
更别提,当年为了在中美洲搞点“小动作”,某些美国情报机构跟毒枭们勾肩搭背,那点陈年旧账,虽然被好莱坞拍成了电影,可当事国的人民还记着呢。伊朗门事件中,用贩毒的钱去支持尼加拉瓜反政府武装,这种操作,可不是什么秘密。现在摇身一变,成了禁毒先锋,这变脸速度,川剧大师都得甘拜下风。
特朗普的政策,就像一个精神分裂的拳手,左手刚跟人家握手,右手就一记重拳打了过去。前脚刚用关税大棒把拉美的农产品、工业品打得晕头转向,后脚就要求人家勒紧裤腰带,配合你搞禁毒战争。这不是逼着人家在“饿死”和“被打死”之间做选择题吗?
最要命的一招,还是那个“恐怖组织”的帽子。一旦扣上,美国总统就拿到了一把万能钥匙。按照他们的法律,对付恐怖分子,是不需要国会老爷们慢吞吞地辩论投票的,总统一声令下,特种部队、无人机就能直接“跨境执法”。这等于是在人家门口装上了一个随时可以踹开的门,今天说是打毒贩,明天说是抓恐怖分子,后天想干嘛,全看白宫主人的心情。
这套路,熟悉美国历史的人一看就懂。从一百多年前的“门罗主义”开始,就把整个美洲当成了自家的后花园,园子里的花花草草怎么长,都得听主人的。1989年入侵巴拿马,抓捕总统诺列加,用的借口也是“禁毒”。历史的剧本,换了个主角,台词都没改几句。
那么,特朗普费这么大劲,到底图个啥?答案可能没那么复杂,就是他自己的位子坐得不稳了。国内经济数据开始走下坡路,支持率也一直半死不活。共和党的中期选举迫在眉睫,他急需一场“胜利”来提振士气,转移国内矛盾。
放眼全球,能让他刷战绩的地方不多了。跟俄罗斯在乌克兰掰手腕,是个无底洞;中东那摊子烂事,谁进去谁脱层皮;想在中国身上找便宜,更是门都没有。思来想去,还是家门口这些“小朋友”好欺负。委内瑞拉,简直是完美的靶子:意识形态上跟你不对付,手里有美国眼馋的石油,国内又有点乱,打它,既能抢资源,又能立威,还能团结国内的保守派,一石三鸟。
这就好比一个在外面受了气的街头霸王,回家第一件事,就是踢自家的狗一脚,来发泄自己的怒火。整个环加勒比海地区,现在都瑟瑟发抖,生怕自己成为那条被踹的狗。
假如,我是说假如,美军真的以禁毒的名义开了第一枪。短期内,特朗普的支持率或许会像打了鸡血一样飙升,电视上全是战斧导弹发射的炫酷画面,他甚至可以借着战争状态,搞个全国戒严,把反对派的声音都压下去。
可长远看呢?战争是台绞肉机,一旦开动,想停下来就难了。委内瑞拉不是伊拉克,南美丛林的游击战,能把任何一支现代化军队拖进泥潭。当国内的年轻人一批批被送上战场,当战争的开销变成天文数字,当国内的矛盾因为战争而愈发尖锐,美国人会发现,他们赢了战斗,却输掉了整个未来。
一个帝国的衰落,往往不是因为外部有多强大的敌人,而是源于内部的傲慢与短视。用邻居的动荡来换取自己暂时的安宁,这种饮鸩止渴的玩法,最终只会烧到自己身上。
历史已经反复证明,用拳头解决不了所有问题,坐下来谈,或许才是唯一的出路。拉美这个火药桶要是真的被点燃了,那燎起来的大火,恐怕会让美国的衰退,比所有人预想的,都来得更快一些。
在我看来,这出大戏的本质,是一个昔日霸主在面对自身衰退时的焦虑与挣扎。它试图用最熟悉的方式——挥舞大棒,来维持一个正在远去的时代。可时代变了,玩法也该变了。继续沉迷于“后院理论”,最终只会发现,自家的院墙,早已困不住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