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意昂体育 > 产品展示 > 海湾战争最大反转:被嘲笑的“飞毛腿”,为何成美军最头疼的噩梦

海湾战争最大反转:被嘲笑的“飞毛腿”,为何成美军最头疼的噩梦

发布日期:2025-07-27 16:49 点击次数:115

前言:海湾战争最终以伊拉克的彻底溃败收场,出乎全球意料的是,这支装备水平甚至超过当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伊拉克军队,战斗力竟如此低下。尽管不少人将其归咎于苏联武器性能不佳,但实则是伊拉克军队自身的问题——要想抓住那100万在沙漠里四散奔逃的伊拉克士兵,恐怕比抓100万头沙漠里乱窜的猪还要难。而在整场海湾战争中,伊拉克军队唯一能称得上有亮点的,便是“飞毛腿”弹道导弹的表现。

一:“飞毛腿”弹道导弹的威慑力

海湾战争打响后,面对多国部队铺天盖地的空袭,伊拉克手中唯一能用于反击的武器便是“飞毛腿”弹道导弹。当时,伊拉克拥有36套“飞毛腿”发射车,以及800枚进口的“飞毛腿B”和自主研制的“侯赛因”弹道导弹。鉴于在两伊战争的袭城战中,伊拉克的“飞毛腿”弹道导弹曾创下189枚造成1700人死亡、8500人受伤的战绩,美军在战前就针对“飞毛腿”制定了详尽的打击方案。不过,美军起初并没把“飞毛腿”放在眼里,认为自家战机可以轻松发现并将其摧毁。1991年1月17日凌晨,美军对伊拉克发动空袭,仅仅3小时后,就有5枚“飞毛腿”弹道导弹射向沙特首都利雅得;第二天,又有8枚“飞毛腿”弹道导弹瞄准以色列的特拉维夫、海法以及加利利平原发射而去。

当“飞毛腿”式弹道导弹拖着长长的火焰直冲云霄后,很快便出现在以色列上空,紧接着一枚接一枚地袭来。以色列首都特拉维夫的防空警报尖锐地划破天空,那些从未经历过导弹袭城的居民,大多还在外面好奇地围观。白天时分,人们用肉眼就能看到长11.25米的“飞毛腿B”导弹像一根银色的针在高空穿梭,突然这根“针”冒出一小团白烟,弹头与推进器分离后,一个小黑点朝着地面坠落,随后传来一声沉闷的巨响,一股浓烟升腾而起。在弹着点500米范围内,所有窗户玻璃都被震碎,玻璃碎片像利剑一样扎进砖墙,不幸被波及的人有的被削去手脚,甚至脑袋;冲击波将房顶上的人掀飞,一时间惊呼声与哭喊声交织在一起。自此之后,人们一听到警报声,就会不顾一切地冲向防空掩蔽部。值得一提的是,前几天的“飞毛腿”导弹攻击并未使用化学弹头。

但所有人都清楚,伊拉克在两伊战争中曾使用过神经性毒气、芥子气和氢氰酸。芥子气能让人的皮肤起大片大片的水泡,氢氰酸则更为致命,短短几秒钟就能让人因血液缺氧而死亡,死者的皮肤会呈现黑蓝色且发亮,状如干蜡,指甲也会变成青紫色。谁也不敢保证萨达姆在被逼急的情况下不会动用化学武器,因此以色列平民只能戴着防毒面具,躲在防空掩蔽部或建筑物的角落里,在煎熬中等待着爆炸声响。与此同时,美军空中力量开始近乎疯狂地搜寻“飞毛腿”发射车,“爱国者”导弹阵地也迅速投入战斗。

每当“飞毛腿”导弹发射16秒后,就会被运行在300多千米高空轨道的导弹预警卫星发现。导弹的飞行轨迹、速度和位置会被传送到美国空间指挥基地的地面站,地面站会据此解算出导弹的弹着点和落弹时间,随后立即将弹道参数发送至“爱国者”导弹阵地的防空指挥中心。“爱国者”导弹部队随即开启相控阵雷达,对“飞毛腿”导弹展开搜索、捕获和跟踪,之后给导弹通电,火控计算机会把最佳拦截弹道参数输入制导装置,一枚枚“爱国者”导弹拖着浓重的尾烟升空,在相控阵雷达的指引下,朝着飞行中的“飞毛腿”导弹扑去。

十几秒后,高空传来爆炸声,烟焰四散,随后各种碎片像雨点般落下,砸出五花八门的声响。一时间,“爱国者”防空导弹成了西方媒体大肆宣传的焦点,美军更是极力吹嘘其拦截成功率高达90%,宣称足以让伊拉克最具威力的武器无法伤到美军分毫,以此来打击伊拉克的士气和民心。然而,“飞毛腿”导弹依旧不断袭来。美军中央战区总司令施瓦茨科普夫心里很清楚,这不过是宣传手段,他深知只要有一枚“飞毛腿”导弹突破拦截,击中城市中心,就可能造成上千人伤亡,若是携带化学武器战斗部,杀伤力会更大。

二:美军与“飞毛腿”导弹的较量

自第一枚“飞毛腿”导弹落下后,由于担心遭遇化学武器袭击,沙特和以色列的富人们像潮水般涌向机场,想尽一切办法尽快离开,这对当地正常的生产和商业活动造成了诸多影响。美军士兵也陷入过度紧张的状态,美军、沙特和以色列不得不为大量官兵以及两国居民配发各种防化器材。面对不断落下的“飞毛腿”导弹,以色列政府因只能被动挨打而对美国极为不满,开始秘密筹备军事报复行动。要知道,以色列一旦参战,海湾战争的性质就会从反侵略战争转变为宗教战争,这可能导致许多伊斯兰国家退出多国部队,甚至转而支援伊拉克,伊朗也可能改变其中立立场,限制多国部队的军舰、商船和油轮通过霍尔木兹海峡。

任何一点变动都可能让局势变得复杂,使战争陷入持久战,这是美国不愿看到的。华盛顿方面对拥有绝对空中优势的美军竟然无法消灭“飞毛腿”导弹感到十分不解,一次次地催促解决。在国防部的压力下,施瓦茨科普夫不得不多次下令空中力量加大对“飞毛腿”导弹的打击力度,同时还要努力向上级解释为何无法消灭这些难缠的“飞毛腿”导弹。美军战前制定的猎杀计划,是通过空中侦察和无线电侦测来搜寻“飞毛腿”导弹的踪迹,干扰其部队的通信,并借助导弹预警卫星和侦察卫星确定其大致位置。

在美军的空中打击计划中,11%的出动架次用于攻击防空系统,8%用于攻击机场,16%用于攻击指挥通信中心,9%用于攻击伊拉克国家机构,6%用于攻击核生化设施,5%用于攻击伊拉克海军,8%用于攻击能源和燃料设施,17%用于攻击军工企业及军火仓库,9%用于攻击交通设施。而专门针对“飞毛腿”导弹的出动架次占11%,排在第三位。原本美军以为在战争第一天就能摧毁所有“飞毛腿”导弹部队,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尽管战争第一天美军就摧毁了所有已知的15处固定发射阵地。

但“飞毛腿”导弹发射车早在1990年9月之后就已疏散,其中第24导弹旅部署在西部沙漠的“第四区”,223导弹旅部署在南部的巴士拉,并且在不同地点、不同方向持续机动,这使得美军战前的侦察全都落了空。“飞毛腿”导弹发射车伪装得十分严密,白天隐蔽在建筑物内,严格保持无线电静默,还设置了大量足以乱真的假目标。其机动只在夜间进行,发射导弹时往往选择云层高度在1000米以下的恶劣天气,发射时间集中在19时10分到次日5时20分之间,从准备到完成发射仅需10分钟,之后便迅速撤离,美国卫星很难穿透云层发现其位置。

美军只能调集大量战机在伊拉克西部和中南部地区巡航,伺机捕捉“飞毛腿”导弹发射车,可很快就发现,大多数战机只能长时间漫无目的地盘旋。而且美国海空军的多数战机不具备夜间攻击能力,施瓦茨科普夫不得不将所有配备红外对地搜索设备的F-15E战斗轰炸机调往三处“飞毛腿”导弹发射车活动频繁的区域,采用单机分片包干的方式进行搜索。散开的F-15E战斗轰炸机无法得到电子战飞机的保护,按理说伊拉克防空部队可以通过设置诱饵来击落这些敌机,但他们几乎毫无作为。美军飞机在空中反复盘旋,却始终找不到发射后迅速撤离的“飞毛腿”导弹发射车,这种重复且低效的搜寻让飞行员怨声载道。

尽管F-15E战斗轰炸机配备了当时堪称顶尖的观测瞄准设备,但那些被吹嘘为高性能的机载雷达,仅有在靶场的理想环境里,才能将敌方车辆从地面目标中分辨出来。在真实的战场上,地面、山坡峡谷、各类建筑物以及民用车辆都会让雷达波来回反射,这使得机载雷达很难从背景杂波、民用车辆和建筑物当中,识别出经过伪装的“飞毛腿”导弹发射车。除此之外,F-15E战斗轰炸机的数量本就不多,需要巡航的区域又十分广阔,导致单位面积内的战机数量稀少,很容易出现巡逻遗漏的区域。“飞毛腿”导弹发射车正是利用了美国战斗机巡逻的间隙进行转移和发射,而美国预警卫星的精度仅有5000米半径,根本没办法把F-15E战斗轰炸机精准引导到导弹发射地点。

伊拉克军队在发射“飞毛腿”导弹后,撤出所需的时间为7到10分钟。美国卫星需要两分钟来发出预警,而时刻处于巡逻状态的战斗轰炸机的反应时间就只剩下5到8分钟,只有位于发射点60到130千米范围内的飞机,才能够及时赶到现场进行搜索。可当F-15E战斗轰炸机搜索完这片80平方千米的区域时,“飞毛腿”导弹发射车早已不见踪影。即便飞行员在几千米外通过肉眼看到了导弹发射时的尾烟,机载传感器成功捕捉到目标的概率也极低,最多只能确定大致的小范围区域。在整个战争期间,美国战机总共发现了42次“飞毛腿”导弹发射的尾烟,却只获得了8次投弹攻击的机会。况且,在发射阵地附近还有多个充气假目标,这些发射车模型在距离地面23米以外,就难以分辨出真假了。

“飞毛腿”导弹发射车周围通常存在足够多的树林或地貌隐蔽物,这让高速飞行中的搜索工作变得更加困难。有时候,即便F-15E战斗轰炸机就在“飞毛腿”导弹发射车的上空飞行,也没能发现那辆经过巧妙伪装的发射车。最终,美军用于搜寻“飞毛腿”导弹的战机架次,占到了每天出动总架次的30%,并且对所有可能隐藏“飞毛腿”导弹发射车的大型仓库、大型厂房、公路涵洞和过街天桥进行了无差别攻击,这造成了相当多的平民伤亡。在1500次攻击行动中,只有215架次是直接攻击,但这些攻击大多没有起到效果,多数命中的都是充气假目标。美军没办法,只好派遣特种部队潜入敌后去寻找“飞毛腿”导弹,这一方法倒是颇有成效,最终成功摧毁了17部“飞毛腿”导弹发射车。

三:“飞毛腿”导弹的经验与教训

可以说,“飞毛腿”导弹部队是伊拉克军队中表现最为出色的一支部队。其顽强的作战作风和灵活多变的战术,与伊拉克其他部队的僵化刻板形成了鲜明对比,并且一直坚持强硬回击,直到战争结束的最后一刻。在整个战争期间,“飞毛腿”导弹共发射了88枚,其中42枚射向沙特,44枚射向以色列,2枚射向巴林。发射数量最多的一周达到了33枚,即便在美军发动近乎疯狂的打击时,一周也能发射4枚。不过,伊拉克的“飞毛腿”弹道导弹采用的是并不先进的惯性制导方式,而且为了增加射程,还减轻了弹头重量,这使得它的命中精度不高,误差达到了两三千米,造成的损失也比较有限。但有一次却准确击中了目标,那是在1991年2月25日,一枚“飞毛腿”导弹击中了沙特宰赫兰空军基地的一幢大楼,导致125名刚到沙特一周的美军预备役水净化部队成员伤亡,这一事件造成的阵亡人数,占到了美军在整个海湾战争中死亡总人数的35.5%。

虽然伊拉克军队在战局呈现一边倒的劣势下,基本丧失了反击能力,但“飞毛腿”导弹却有所不同,直到战争结束时,仍有19部“飞毛腿”导弹发射车留存,始终保持着还手之力。尽管“飞毛腿”导弹的技术还停留在60年代水平,没有突防技术,制导方式也很落后,杀伤效果不佳,一枚“飞毛腿”导弹的弹头威力甚至比不上一枚飞机投下的炸弹,而且属于一次性使用武器,相当于花费上百万美元的代价投放了一枚炸弹,使用成本较高。然而,当它重点打击敌方那些体积较大的大型军事基地、后勤供应中心时,还是能够造成极大的震撼和人员伤亡,迫使敌军人员无法正常工作和休息,终日处于惶恐不安之中,直接打击了敌方的士气。在打击城市、发电厂、码头、炼油厂时,会严重影响敌方的正常生产和商业活动,在后方引发普遍的恐慌心理,对敌方的国民经济造成打击。

即便美国的军事技术十分强大,面对这样一种技术落后的弹道导弹,其应对也并不成功,美军为对付“飞毛腿”导弹发射车所付出的总体代价相当高昂。在“沙漠风暴”行动期间,美军原本计划将11%的出动架次用于消灭“飞毛腿”导弹,后来这一比例增加到25%,最终更是达到了30%,这极大地影响了其他攻击任务的执行,还延长了战争时间。战争每延长一天,美国就要多支出10亿美元,数千架次飞机的费用也高得惊人。“飞毛腿”导弹发射车不仅牵制了大量美军战机,而且大部分战机的作战效率低下,搜索行动就像是“在稻草堆里找一根针”。造价高昂的F-15E战斗轰炸机在搜寻和打击“飞毛腿”导弹的战斗中,效率仅为20%,而价格相对低廉的F-16战斗机在执行战场遮断任务时,战斗效率达到38%,执行地面固定目标攻击任务的F-117A战斗机,战斗效率更是高达65%。

为了拦截“飞毛腿”导弹,美国部署了数十个“爱国者”导弹连,每个连的价值约为2700万美元,加起来总价值达到十几亿美元。但“爱国者”防空导弹的拦截技术并不成熟,实际拦截成功率远没有宣传的那么理想。射向以色列的38枚“飞毛腿”导弹,只有17枚被成功拦截;射向沙特的42枚“飞毛腿”导弹,有33枚被拦截,拦截率仅为72%。以色列国防部长拉宾曾表示:“海湾战争中最让人失望的武器就是‘爱国者’导弹。”拦截一枚价值仅50万到100万美元的“飞毛腿”导弹,至少要同时发射2枚单价110万美元的“爱国者”导弹。1991年2月11日,4枚“爱国者”导弹竟然没能拦住一枚飞向特拉维夫的“飞毛腿”导弹。有的“爱国者”导弹击中的只是“飞毛腿”导弹分离后的发动机,就算击中了弹头,也无法将其完全摧毁,还有的在没能击中目标而自毁时,产生的大量弹片落在地面,造成了更大的破坏。

四:结语

伊拉克在海湾战争中的经验教训,为解放军提供了清晰的范例。那些不断射向美军的“飞毛腿”导弹,也鼓舞了伊拉克民众的士气,让他们知道自己国家的反击力量依然存在。上世纪90年代,中国军队的装备较为老旧,人员训练也不够充分,空军指挥人员的素质相对较低,能够在夜间和复杂气象条件下飞行的飞行员数量很少。当时的体制编制、武器装备以及训练等方面,都无法适应现代战争的需求,大部分部队的主力机型还是昼间型歼6歼击机,只有少量歼6甲和歼6丙歼击机配备了简陋的射瞄雷达系统。如果在那时与美军开战,中国军队不仅没有拦截能力,甚至连回击的能力都不具备。而海湾战争中“飞毛腿”导弹的出色表现,让解放军看到了希望,同时也发现了美军在打击这类武器以及防御技术方面存在的缺陷。

海湾战争之后,原本以战略核力量为主的第二炮兵,开始全力研发常规弹道导弹,以此来弥补自身军事力量的不足。倘若中美之间爆发战争,中国生产的东风战役弹道导弹将是唯一能够对美国在日本的军事基地发起还击的武器。因为用它来瘫痪美军机场跑道几个小时,或者击毁用于仓储转运物资的大型仓库、机场、港口,比让落后的歼6歼击机去和美军大量的F-16、F-15、F-14、F-18战斗机硬拼要划算得多。上世纪90年代以前,中国只有少量与“飞毛腿”导弹性能相近的东风-11弹道导弹。海湾战争之后,各种以携带常规弹头为主的弹道导弹纷纷立项,特别是1996年之后,远程弹道导弹和反舰弹道导弹的研制速度加快,最终发展出了如今强大的火箭军。火箭军成为了让美军空军基地和航母最为惧怕的力量,也是中国对美军实施不对称打击最有效的手段。

#优质作者流量激励计划#

友情链接:

意昂体育介绍 产品展示 新闻动态

Powered by 意昂体育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站群 © 201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