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东西真的挺难的,希望大家能体谅一下。挣的钱真的不多,所以在文章里加了个5秒的小广告,就想多赚点外快。大家只需点一点,看5秒就能关掉,希望各位看官能理解我的苦心。
【序】
现在很多国家的工业实力越来越强,世界已经迈入了工业化的大门。那些工业起步较晚的发展中国家,现在也只能分到点“残羹剩饭”了。
尽管如此,还是有不少发达国家给那些比较贫穷的国家设了不少限制。说白了,他们就是用最便宜的劳动力,从这些国家身上赚大钱。
很明显,越南就是个例子,现在它大力发展工业,吸引了不少世界有名的大厂家,都把生产基地建到了“越南”。
很多人可能都觉得,这对越南的发展来说简直是个大好事,绝对能大大推动当地的经济往上涨。
可是,一连串的麻烦事接踵而至,让越南政府头疼不已,心里对那些曾经看起来光鲜亮丽的“西方国家”布下的圈套充满了抱怨。
没想到,这些大型工厂一开张,越南就发现发的电根本不够这些工厂日常运转使用。
经常停电都快成家常便饭了。看着一大堆订单等着处理,他们心里也着急,想过建个发电站来提高电量,好让工厂能运转,居民也不用为没电发愁。
可回头想想,自己以前一股脑儿地赞成西方国家的“碳中和”计划,没想到现在倒成了他们发展路上的一大绊脚石。
或许不少人心里会嘀咕,碳中和到底是个啥?说白了,就是那些西方国家很早以前就弄出来的一个挺不公平的约定。
你得明白,好多西方国家老早就迈进了工业社会的大门,那会儿的发展机会让它们一下子就成了现在的富裕国家。
然而,这些西方国家为了阻碍别国进步,立马采取了“碳中和”措施,用的借口还十分光鲜亮丽。
意思就是说,咱们得节约能源。你看,全世界快70亿人了,可其中只有11亿的发达国家人口,却用了44%的碳排放额度,剩下的56%呢,都让其他的发展中国家给分摊了。
其实,这个条约挺不公平的。可能对于那时候工业不太发达的国家,这并不算啥大问题,毕竟,连像样的先进生产设备都没有,哪里还会担心碳排放超标的事情呢。
不过,当西方国家刚开始琢磨这个计划时,早就猜透他们小九九的中国,当然也不会示弱,据理反驳。
不过那时候,咱们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还没现在这么高,虽然咱们据理力争,但还是有挺多发展中国家站边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支持他们的那个计划。
越南曾是那个时候大家最看好的国家,那时候的它一门心思想要跟上西方发达国家的步伐,好让自己的经济更上一层楼。
想必现在的越南心里头肯定后悔得要命,这不就是自己给自己找不痛快,典型的“自作自受”嘛。
像越南这样的小国,每年能得到的碳排放指标很少。它们想靠风力、水力来发电,但自己的技术还不够火候,资金也不充裕,没法大规模生产这些设备。
靠核能来发电简直是异想天开,能解决用电难题的,恐怕还是得靠老办法——火力发电。
要是建了火力发电厂,当地用电紧张的情况应该能得到缓解,工厂的生产能力也能跟得上,不过,他们碰到了一个棘手的事儿,就是手头的碳排放配额远远不够用。
发电站要想继续运转,就得从西方国家那儿买够碳排放的指标。
这其实是不少发达国家耍的小聪明,他们现在每年光靠卖自己手里的碳排放指标,就已经赚得腰包鼓鼓了。
更糟糕的是,越南虽然使劲儿发展工业,但大都是些简单的轻工业制品加工。要是再把买碳排放权的钱算上,恐怕整个工厂都得赔得倾家荡产了。
他们没办法,只好打消了自己发电的念头,转而向其他国家买电。和他们接壤的中国,就成了越南买电的主要选择,因为比起周围其他国家,那些国家恐怕连自己用电都还不够呢。
现在咱们国家的发电技术真是挺厉害的,虽然还会因为碳排放有点影响,但政府大力推行环保发电,早就让全国上下不再为用电发愁啦。
瞧瞧那些西方国家露出的丑陋面目,虽说他们之前的制裁并没阻碍到咱们国家如今的发展步伐,可却让好多刚开始努力的发展中国家错失了大好机会。
要想工业发展得好,电力得管够才行。对许多国家来说,建个传统的发电站不难,难的是得向西方国家买碳排放许可,这就意味着自己辛苦赚来的大部分利润,都得拱手让给这些西方国家了。
可是瞧瞧那些西方国家,说他们光说不练、坐享其成果真是一点没错,尽管整天喊着要“节能减排”。
私下里,他们奢华无度到了极点,新闻网上说,全球人均用电量排第一的国家,竟是那个整天喊着“保护环境”口号的美国。
美国一个老百姓一个月的用电量,比很多缺电国家老百姓一年的用电量还要多。
在美国,你常常会发现,就算外面阳光灿烂,可他们的办公室和家里头的灯啊,几乎全都是亮着的。
院子里的电器整天都开着,不管有没有人用,反正美国每年的碳排放额度多得是,他们根本不愁用完,也根本不懂啥叫“保护环境”。
碳中和这个目标,表面上听起来挺简单,可却成了不少发展中国家的棘手难题。他们想要壮大自己的工业实力,却总被西方国家卡着脖子,动弹不得。
扣掉人工费、材料钱还有设备磨损的费用,剩下的赚头连买同样多的电都不够,照这样下去,那些发展慢的国家恐怕很难有出头之日了。
还好咱们国家早早就看出了这里面的门道,这才没被那些发达国家给牵着鼻子走。
大家对这事儿有啥想法没?
#夏季图文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