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车上,邻座大哥的眼神在我手机和脸之间来回横跳,表情三分震惊,三分迷茫,剩下四分全是“这哥们儿在搞什么名堂”的好奇。
也难怪,在我这块小小的手机屏幕上,正上演着一场光影炸裂的3A级战斗,特效开到顶,流畅得不像话。
这画面要是搁在一周前,打死我也不信。
那时候的我,还正对着摊开的行李箱进行着每年一度的哲学思辨:是带上我那台重得能防身的“游戏砖”,还是忍痛割爱,在旅途中彻底告别精神食粮?
尤其今年,那只“黑猴”搅得人心痒痒,它游戏里那些美轮美奂的场景——什么盘龙雕柱、天宫楼阁——不就是我这次“圣地巡礼”的目的地吗?
不去现实里走一遭,再回到虚拟里战个痛快,简直就是对这次旅行的亵渎。
可现实骨感得能硌掉牙。
成年人的行囊,早已被各种“必需品”塞得满满当当,哪还有空间留给那份沉甸甸的热爱?
就在我准备举手投降,向现实的引力低头时,朋友轻飘飘地甩来一句:“试试云电脑呗,比如那个天翼AI云电脑游戏版。”
“云电脑?”
我脑子里那个住了十年的老顽固立马跳了出来,双手叉腰,一脸不屑。
这玩意儿不就是个噱头吗?
延迟高得能让你怀疑人生,画质糊得跟打了马赛克似的,网速稍微抖一抖,直接给你演一出“PPT式打怪”,体验感?
不存在的。
但你懂的,人就是这么个矛盾体。
嘴上说着不要,身体却很诚实地点开了下载。
死马当活马医嘛。
结果,这一试,直接把我那老顽固的脸给打肿了。
最开始是在我那台老掉牙的MacBook上,看着Windows系统丝滑地出现在屏幕上,我那些躺在游戏库里吃灰的大作们列队欢迎时,我承认我有点懵。
这感觉,就像你家养了多年的猫,突然有一天开口讲了句标准的普通话。
真正的暴击,还是在路上。
从高铁到景区大巴,从酒店里那龟速Wi-Fi到山脚下信号时有时无的休息区,我本以为这“云电脑”会原形毕露,结果它稳得像个老司机。
我掏出手机,卡上手柄,随时随地都能进入战斗状态。
延迟?
不能说完全没有,但体感上几乎可以忽略不计,那种感觉就像是把一台顶配PC的所有性能,都压缩到了我这个小小的手机里。
这已经不是什么黑科技了,这简直是魔法。
白天,我像个普通的游客,在古迹间穿梭,用相机记录着现实中的雕梁画栋。
到了晚上,回到酒店,把平板往电视上一投,普通客房秒变私人电竞房。
当游戏里的场景与我白天亲眼所见的景象重叠,那种跨越次元的冲击感,是任何攻略都给不了的。
上一秒还在为古人的巧夺天工而震撼,下一秒就能在同一个世界的虚拟延伸里大杀四方,这种快乐,简直加倍。
我知道,肯定有原教旨主义者在屏幕那头跳脚了:“旅行的意义就是脱离电子设备!你这是对风景的不尊重!”
得了吧,都什么年代了,谁规定旅行就必须得苦行僧一样?
技术的发展,不就是为了让我们的生活方式更自由、更多元吗?
对我来说,这种能将虚拟热爱无缝融入现实旅程的方式,恰恰让这场旅行变得更完整、更有趣。
甚至,它还意外地解锁了新的社交姿势。
在候车室,我旁边坐着个同样无聊到抠手指的大学生,我把手柄递过去,问了句:“来一把?”
三分钟后,两个陌生人已经成了高喊“漂亮!”
“背后有人!”
的过命兄弟。
这种随机、即兴的快乐,比刷一百条短视频都有意思。
说白了,天翼AI云电脑游戏版这玩意儿,它贩卖的根本不是什么算力或者技术参数,它贩卖的是一种“可能性”——一种让你摆脱物理设备束缚,随时随地都能做自己喜欢事情的自由。
它让你不必再在“远方”和“热爱”之间做痛苦的二选一。
所以,下次在哪个山顶上看见有人掏出手机手柄干大事,别太惊讶。
没准儿,那哥们儿就是在拯救另一个宇宙呢。
要不要过去问问,组个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