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最近估计乐开了花,小米二季报一出,数据显示每天净赚1.19亿元!
但仔细扒拉扒拉,发现小米汽车卖一辆竟然还亏3690元,这就有点意思了。
小米集团公布的二季报显示,营收1159.6亿元,净利润119亿元,调整后净利润108亿元,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75.4%。
手机业务收入455亿元,IoT与生活消费产品业务收入387亿元,同比增长44.7%。
汽车业务收入206亿元,交付新车81302辆。
看起来红红火火,但理想很丰满,现实略骨感。
这“雷声大雨点小”的操作,引来网友们的热议。
有人说,雷军这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表面上卖车亏钱,实际上是靠汽车拉动品牌价值,吸引更多用户。
也有人说,新能源汽车这行水太深,没点真本事还真玩不转,一不小心就成了“韭菜”。
要我说,这事儿得分两头看。
小米汽车刚起步,前期投入大,亏损在所难免。
而且,汽车这玩意儿,供应链、研发、营销,哪哪儿都烧钱,能把价格压到25.33万元一辆,已经相当不容易了。
但话说回来,亏损毕竟是亏损,长期这样下去肯定不行。
小米得赶紧想办法,把成本降下来,把技术提上去,争取早日实现盈利。
值得一提的是,小米汽车的亏损确实在收窄。
2024年全年,小米汽车业务经调整净亏损62亿元,平均每辆亏损4.5万元。
到了今年第一季度,每辆亏损6590元。
而二季度,每辆亏损已经减少到3690元,单季度减亏2900元。
照这个趋势下去,雷军在小米投资者大会上放话的“今年第三、四季度实现盈利”,也不是完全没可能。
此外,最近新能源汽车行业不太平。
7月份以来,监管政策频频加码,又是开会又是发文的。
《市场监管总局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加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品召回、生产一致性监督管理与规范宣传的通知(征求意见稿)》里,直接点名批评“夸大宣传车辆驾驶性能,误导消费者”。
这对所有车企来说,都是一次大考。
其实,小米汽车也不是没遇到过麻烦。
之前就爆出过爆燃事故,销量一度受到影响。
6月26日,小米赶紧推出首款SUV车型——小米YU7,标准版定价25.35万元,Pro版27.99万元,Max版32.99万元。
看来,小米也是想靠这款新车,把销量拉上去,早日实现盈利目标。
话说回来,雷军造车这事儿,本身就挺有话题性的。
毕竟,互联网大佬跨界造车,成功了就是传奇,失败了就是笑话。
小米汽车现在还在爬坡阶段,未来的路还长着呢。
现在的问题是,新能源汽车这“内卷”的局势越来越严重,各家车企都在拼技术、拼价格、拼服务。
小米想要突出重围,光靠“性价比”肯定是不够的。
得在智能化、个性化上下功夫,拿出真正能打动消费者的产品。
最近,有消息称小米正在研发固态电池技术,如果真能实现量产,那绝对是一大利好,可以大大提升小米汽车的续航能力和安全性。
同时,小米还可以利用自己在AI、物联网方面的优势,打造更加智能化的汽车生态系统,让用户体验更好。
反正不管怎么说,雷军这次是All in了。
成败在此一举,就看他能不能带领小米汽车,在新能源汽车的红海中杀出一条血路了。
这小米汽车是真赚钱还是假烧钱?雷军这波操作,大家怎么看?评论区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