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这个在中华历史上只活了37年的小王朝,虽然时间短得像泡沫,但留下的影响可真是不小呢!
别小瞧它一闪而过,搞了不少牛事情,特别是那四座震天动地的大工程:大兴城、赵州桥、回洛仓和京杭大运河!
这些玩意儿不止是当时的黑科技,有的还在使用,真是牛得飞起!
隋朝的老大杨坚刚坐上宝座,就遇到了一道难题:到底把家搬哪儿最合适呢?
那会儿的汉长安城简直烂透了,打仗加上天灾,城里稀巴烂得像个大垃圾场,水都脏得不能喝,谁还敢住那里呀!
杨坚想着,得找个新地儿,弄座新城堡!
他派人四处溜达,最后瞄上了龙首原南边这块地。
咋偏偏就到这地方来呢?
这地儿平得跟锅盖似的,背后是终南山当靠山,前面有条渭水流淌,交通方便得就像出门买包子一样,还好守得很,敌军来袭都难破,真是个建都的好地方啊!
大兴城的设计和施工让一个打破常规的大神来搞定——宇文恺。
这小子可是隋朝最牛的造房子的人,脑袋瓜子灵光得呀!
他拿龙首原南边的六条高坡当作设计模板,嚷嚷着这是“天干地支”,代表老大就是老大!
整个城市就像个大拼图,分成三部分:皇上家、贵族家和咱老百姓的地方。
宫城就是皇上家里的大卧室,皇城是当官的办公桌,外面的地方就像小老百姓的街坊邻里和热闹的集市。
城里的建设简直像飞一样,从581年开始,才九个月就把宫殿和皇城的主要部分搞得妥妥的,效率高得让人掉下巴!
大兴城就像一块大饼,东西摆了9721米,南北则宽了8651米,总共占地84平方公里,简直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毫无疑问!
城里那些马路就跟一块巨大的方格子似的,朱雀大街宽得吓人,足足有150米,气派得不行!
城里有个水面宽得很的湖,还有些水流淌的小渠,既拉风又能用,解决喝水问题一点都不含糊!
大兴城的设计可不是随便涂鸦几笔那么简单噢!
这地方的街道排得跟下象棋似的,绝对是古代中国城市里的厉害水平,街道一宽二整齐,主干道的宽度比其他城里要高出好几个档次!
水利这块儿可真是不简单,人工湖和水渠搭起来,城市既好看又实用。
还有个厉害的地方就是“坊市制度”,把买卖的地儿和住人的地儿分开管,城市管理效率嗖嗖的往上飙!
这套设计脑洞,用起来依然不掉链子!
大兴建好了,成了隋朝的政治和经济的大本营!
后来唐朝一来,给这地方起了个新名儿叫长安城,顺便还整修了一番,成了唐朝繁荣的象征!
唐长安城的辉煌,借着大兴城的背影蹭了不少光。
的西安依旧能见到很多隋唐时期的痕迹,像是城市布局和一些遗址,专门研究古代城市规划的专家都跑来这儿讨教!
赵州桥,大家还叫它安济桥,坐落在河北赵县洨河上,是目前最古老的单拱石桥,历史悠久得像个老人家!
隋朝开皇十五年(也就是595年)动工,折腾了整整十年,到大业元年(605年)才算搞定。
搞设计和干活的是个姓李的小子,春风得意、手法真是牛得不行!
当年洨河那边的路真是让人头疼,造这座桥就是为了把两边连起来,好让老百姓赶集、串门更轻松。
赵州桥有64.4米长,9米宽,主拱的跨度是37.37米,全靠28个独立的拱圈拼成,哪个坏了都能单独换,修起来可方便咯!
那桥边上还有四个小弯,轻松减负又能排水,设计得真是高明得让人佩服!
这种“开肩搭桥”的玩意儿当时可是个大厉害的创新,后来造桥的不都得跟着学它的花招吗!
桥面平坦得像摊开的饺子皮,车马来去自如;栏杆上精雕细琢了龙呀凤呀和花草,漂亮得让人眼睛都直了!
赵州桥最牛的地方就是它能扛得住时间啊!
过了1400年,经历了风雨雷电的考验,连地震洪水都没把它搞垮,居然还能继续在这儿用!
你瞅这东西是硬邦邦的还是软乎乎的?
这块石头硬得像牛鼻子,切得那么整齐,稳得跟老母鸡坐窝一样!
李春的创意配上工匠那双手,造出来这玩意儿,都得让人喊“厉害”!
赵州桥不仅在中国的桥梁界当了个风头十足的明星,还是全球桥梁建筑的老祖宗!
20世纪早期,建筑师梁思成特意去现场瞅了一眼,测量完后惊叹:“这玩意儿真厉害,技术和艺术都杠杠的!”
的赵州桥成了四A级的旅游热地,游客们像赶集一样不停涌来,谁见了都忍不住感叹:咱老祖宗真是个能耐!
返洛仓是隋炀帝杨广在洛阳那儿搞的个大项目,605年就开工了!
隋朝把天下都搞定了,国泰民安的,吃的这个事儿可真让人揪心。
打仗和天上掉东西一搞就没米了,得造个超级大粮仓储备着!
洛阳这地方真不错,交通可方便了,送米存粮都特简单,就定在这儿了!
回洛仓可真大呀,东西有1000米那么长,南北也有355米宽,总共加起来差不多是35.5万平方米,简直就是个小宇宙!
城墙有三米厚,里面可分成管理地儿、藏东西的地方、跑来跑去的路和运水的渠。
这仓库里有700个地下的仓洞,个个直径10米、深度也是10米,能贮存50万斤粮食,总共加起来能装3.5亿斤呢!
墙上烤完肉涂上青色泥巴,再铺上木头和席子,防潮防霉那个牛啊!
回洛仓就是个能用得着的好地方,里面的科技也杠杠的!
这个地下一层的仓库真厉害,既省地方又能存粮食,规划得滴水不漏,管理和储物区域分得清清楚楚,效率嗖嗖的!
这条水路简直牛哄哄,粮食能飞一样送到各地,调配起来那叫一个迅速!
那时候这套存货技巧简直是牛到不行!
洛仓在隋朝真是个能耐劲儿的地方,确保咱吃上了安全粮食!
唐朝接手后,虽然新粮仓建设搞得热火朝天,但老洛仓的那些技术和想法,依然成为了大家争先模仿的对象!
在2013年,洛阳的小李村挖出来了个神奇的地方,结果2014年居然成了全球文化宝藏的一份子!
要研究那隋唐的储物规矩,得先瞧瞧它!
京杭大运河的故事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真正动工修整可是在隋朝的时候。
隋朝的杨广皇帝在605年下令开挖,搞了整整六年,调动了几百万百姓,把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这五条大河连成了一片,连起来一共2700公里,真是个耗子尾汁的大工程!
这事儿说白了,就是要让南北的经济文化拉上关系,中央的权力也得更稳固些!
这条水道一分为四,叫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集自然之灵巧与人工之智慧于一身!
宽宽的有个30到70米,深得能让大船悠闲地游泳,沿路还有船闸和码头,方便船儿进进出出、装装货。
活儿是蛮大的,结果立马就见效,南北的路一瞬间畅通无阻!
京杭大运河,真是个牛得不得了的玩意儿,规模大得让人瞠目结舌,作用也是杠杠的!
2700公里的人工水道,世界顶尖的长走廊!
南方的米饭和绸子往北跑,北方的矿石跟皮毛向南飞,一下子把生意搞热闹了!
文化就像是南北的朋友,越聊越投机,结果把咱的中华文化给炒得更加香了!
运河一通,南北的交通就像开了挂一样!
唐代修,宋代搞,元朝也不闲着,明清更是撸起袖子加班,越来越厉害了!
目前一些河流还在忙着活儿呢,不只是搬运货物,还得帮着南水北调兜圈子!
2014年,运河被拿去当作世界文化遗产的名片,成了人类心目中的瑰宝!
隋朝才过了37年,就像吹个口哨那么快,但这四座建筑可是真心牛气冲天!
大兴城为唐朝铺了条大路,赵州桥稳如泰山经历了千年考验,回洛仓则是粮食的守护神,京杭大运河把南北紧紧连在一起。
这些玩意儿可不仅仅是隋朝的面子,更是我们中华民族聪明才智的代表啊!
有的还挺能扛的,真是厉害得让人想跪!
隋朝活得不久,但留给咱们的东西真不错,实实在在,值得我们好好铭记。
#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