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市里天天喊一万点,是不是有点傻?”先别急,黄奇帆这回把计算器拍桌上,说15年后A股总市值能干到400万亿,比现在100万亿再翻两番。听着像吹,但人家先扔四组数字,硬邦邦的,没一句虚的。
第一组,国际通用尺子:股市总市值跟GDP差不多一比一最舒服。小于这数,说明市场还没发育好;大了,泡沫就鼓。美国那边现在2.4倍,七十多万亿美元市值对二十九万亿GDP,明显发烧。中国呢?目前股市100万亿,GDP 140万亿,比例0.7,离1还差一口气,空间摆在这儿,谁都看得见。
第二组,时间轴拉长看。老黄直接拉到2040年,说GDP保守算翻一倍到280万亿,乐观一点350万亿。股市只要回到正常区间1到1.2倍GDP,市值就得奔着三四百万亿去。算完这笔账,他不慌不忙补了一句:指数对应大概一万五千点以上。数字不花哨,就是把尺子往桌子上一横,谁都量得出长短。
第三组,钱去哪儿。以前地方靠卖地,现在房子卖不动,财政得换招。股权财政成了新饭碗:政府把资金投进股市,股价涨一块,财政就多一块可支配的钱。既不用加税,也不用发债,一张K线帮大家把账填平。听起来像魔术,其实就是把纸面财富变成真金白银。
第四组,消费怎么点着。账户里多出几十万浮盈,普通人第一反应是先看车子家电能不能升级。股市涨,账户涨,消费跟着涨,不必再靠发购物券硬拉。就业短期难回暖,房贷还在勒脖子,可只要股票账户日见翻红,消费就能自己点火,这链条比喊口号实在多了。
有人翻白眼:过去十年指数还在三千晃悠,尺子再好使也白搭。老黄没回避,只说尺子量的是潜力,真要走牛,得把四个阀门拧开,少一个都漏气。
阀门一,国家资本效率。以前搞基建,钱从政府到百姓兜里的路太长,层层拔毛。股市不同,国家队的钱一进市场,股价抬轿,亿万账户立刻分肉,速度像快递次日达。效率高了,货币流转快,经济齿轮才不卡壳。
阀门二,土地财政谢幕。过去一块地拍十个亿,政府花得爽,现在拍不出价,得换赛道。数字资产、数据交易喊得热闹,可变现周期还长。股权财政来得快:政府基金买ETF,企业融资,股价抬升,财政再减持,钱比卖地来得多还体面。卖地是一次性收入,股票是持续分红,账一算就明白。
阀门三,消费点火器。就业冰,房贷硬,常规刺激打不动。股市涨,账户红,浮盈变真钱,买车换手机不用劝。去年有人赚二十万,立马把家里的旧空调换成三匹一级能效,商家直接笑出声。财富效应比文件里的“提振信心”管用一百倍。
阀门四,企业回血泵。好公司缺钱,烂公司圈钱,这是老毛病。可没有股市,那些真搞芯片、搞新药的企业早就断粮。股价稳,定增就能发出去,研发继续烧,新质生产力才养得活。反过来,如果市场天天阴跌,好公司也被迫砍项目,最后一起掉坑里。
有人担心“牛短熊长”的魔咒。老黄把话说白:魔咒不是命,是机制没理顺。只要把上面四个阀门挨个拧开,熊就被赶进笼子。至于哪天启动,谁知道呢?可能下个月,也可能明年,但尺子摆在那,早晚得走到刻度线上。
那散户该咋办?老黄没给代码,只提醒一句:别借钱别梭哈,拿闲钱蹲好公司。400万亿的大池子,不会一天灌满,可也不会缺席。就像高铁发车,你提前十分钟检票上车就行,别等鸣笛才狂奔。
有人又问,万一美国崩了咋办?老黄耸肩:尺子量的是自家身高,别人感冒不代表你得吃药。中国GDP还在涨,股市比例还低,外部风浪再大,池子够大就能托底。怕的是风浪一来自己先跳船,那才是真亏钱。
写完这些,屏幕前的你也许还在撇嘴:十五年太久,只争朝夕。可别忘了,2005年上证998点的时候,也没人信两年后能到6124。数字不会撒谎,只是大多数人等不到数字兑现的那天。
400万亿听起来像天文数字,其实就是把尺子往桌上一放,刻度自己跳出来。你信也好,不信也罢,时间会把答案甩在每个人脸上。到时候再看,是拍大腿还是拍钱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