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男篮亚洲杯再现冷门,黎巴嫩失手,中国队对手呼之欲出
如果你身边有个球迷朋友,最近很可能会在深夜高喊“又发生了什么?!”是的,男篮亚洲杯小组赛,黎巴嫩又一次爆冷,把自己的小组第二名用双手奉送给了韩国队。这种剧情,比韩剧还狗血。上一届还雄赳赳气昂昂杀入决赛的黎巴嫩,这次突然“刹车失灵”,在和韩国队的争夺中以86-97败北,近三战两败,活脱脱一副“眼前的第二名握不住”的经典桥段。也正是这场失利,让本届亚洲杯的淘汰赛剧本产生了重大变化:中国队的四分之一决赛对手,基本已在韩国与关岛之间二选一,当然,和平时期我们也不用费神预测,除非你真的相信关岛能击败韩国队。
这场比赛没开始前,黎巴嫩在文章标题里还是“亚军”,网友评价里尚有“潜力股”,预测贴里一定是“四强有你”。即便主将阿拉基受伤,黎巴嫩依然被看作奖牌有力争夺者。可是三场小组赛刚打完,表妹都换口红颜色了,黎巴嫩除了赢下卡塔尔,对澳大利亚和韩国都是完败。缺了阿拉基,这支队伍就像夏日没了空调,强敌面前立刻变得气短心虚,关键球处理更是一团糟。
有趣的是,这场韩国和黎巴嫩的“生死战”含金量不低:彼此战绩均是1胜1负,谁胜,谁拿第二,能在随后的淘汰赛避开日本队,算是现实版的避险理财大作战。两队开场都格外卖力,但最终局势是一边倒。韩国队似乎打通了任督二脉,全程压制黎巴嫩,比赛伊始就按下加速键。
首节比赛,黎巴嫩还能勉强跟上节奏,拿下17分,可惜韩国同学那头状态爆棚,反手就是26分。才一节,分差就被拉开到9分。到第二节,韩国队手感仍热,外线三分雨不见断,单节又是26分,而黎巴嫩只能干瞪眼,凭19分苦苦追赶。半场结束,16分的鸿沟已让黎巴嫩看清命运:逆转神话只流传在朋友圈,现实只能埋头认栽。
易边再战,黎巴嫩当然不甘心做背景板,第三节亮出吃奶的劲连续反击,但韩国三分继续精准发力,单节得22分,把前两节的领先牢牢守住。眼见差距越拉越大,黎巴嫩努力了一节,还是只追回2分。前三节打完,就差18分,胜负雪崩基本确立。
末节了,黎巴嫩痛定思痛,拼出一波30-23的小高潮,硬是追回7分,但前面坑掘太深,时光机又不借,逆转只能出现在青少年励志小说。四节哨声一响,失败盖棺定论。黎巴嫩最终没能上演“大逃杀”,第二名拱手交付,成就了韩国的翻身仗。
此役过后,韩国队2胜1负顺利升到小组第二,积分榜上的位置如坐电梯,主角光环闪得令人眩晕。顺理成章地,他们成为中国队四分之一决赛的潜在对手。对阵名单规则明晃晃写着:第四小组第二将迎战关岛和韩国的获胜者。以韩国实力和过往表现,除非火星撞地球,否则他们的胜算显然远高于关岛,换句话说,中国队极可能在接下来的比赛面对的,就是这个刚刚击败黎巴嫩、士气正盛的韩国队。
话说回来,亚洲杯这种剧本,永远不缺冷门和意外,但精彩背后往往藏着深刻的启示。黎巴嫩前期高光,缺了一颗关键棋子,整个体系便全面失衡。从容应对突发状况,是顶级球队必须修炼的本事。而韩国队此番翻盘,反倒彰显出备战的细致和心理素质的成熟——大赛大场面,拼得不只是球技,更多是如履薄冰之下对节奏的把控,对手的洞察力,以及关键时刻的决断能力。
中国队的粉丝或许又要开始“算盘”对阵形势了。曾几何时,“亚洲无弱旅”是口号,现在是真正成了现实。每场球背后都是新局,每个强队都可能一朝落马。不肯脚踏实地,一觉睡醒发现自己成了别人的“冷门素材”。所以,八强对决还未开打,江湖已是硝烟四起。“稳”字和“变”字,哪个能帮中国队走得更远,我们只能交给赛场来回答。
至于锣鼓和猎奇,留给赛后总结。亚洲杯,冷门永远在路上。下一场比赛见,谁敢说“不可能”!
本报(台/网)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积极向上的社会正能量。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