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普京签下征兵令,10月1日起征13.5万,年龄锁定在18到30岁。这是近9年俄罗斯秋季征兵的最高数。
先别急着对着数字感叹,先看外面在忙什么。9月中旬,北约在波罗的海搞“敏捷勇士”军演,10个国家的30艘军舰、50架战机贴着俄边境绕圈。波兰把两个装甲旅部署到乌波边境。
美国在9月25号再添一把火,宣布给乌克兰送1000架“弹簧刀”无人机,还派出200名军事顾问去基辅。俄方的反应很直接,有老将军在电视上摆出一句话,“以前是俄乌对峙,现在北约的坦克都快开到家门口了,不增兵等着挨打?”
再看俄军的人头账。2023年秋季征13万人,2022年是12万。现在一下子到13.5万。更别忘了2024年9月刚征了18万。官方口径里,一年多时间里俄军总兵力已经冲到150万,比美国还多8万。
这次征兵还有个“隐形菜单”。国防部不再只看体格,开始“点兵点技”。优先会玩无人机、懂电子战。莫斯科的征兵站挂起横幅,“会修无人机的优先选部队”。有小伙拿着无人机操作证去报名,当场分到电子战部队。月薪开到20万卢布,约合1.5万人民币,比当地平均工资高3倍。
俄方同时给民众吃下一颗“定心丸”。官方反复强调,“新兵不会直接派往乌克兰前线”,服役12个月。话说得温和,算是一种安抚。现实是前线压力一直在。俄乌战线胶着,两边都在消耗。每天伤亡上千的说法,俄方没有公开数字,但扩军节奏说明该补位就得补。有军事博主一句话把思路说透,“这13.5万人是‘双保险’,既防着乌克兰反攻,又盯着北约的小动作。”
补兵是一个面,拉人还得给足筹码。参战士兵免房贷,家属每月5万卢布补贴。对逃兵役则下重手,已立法,伪造医疗证明逃兵罚40万卢布,约3万人民币。公务员逃兵直接翻倍。
可即便如此,执行也不轻松。圣彼得堡的征兵点曝出一天来20个报名的,有12个因为“体检不合格”被刷。当地人私下讲,“不是真有病,是怕去前线”。这话不难懂,打了两年多,各家都有顾虑。
西方的态度更是一出“翻书就变脸”。征兵令刚出来,美国国务院立刻喊话,“俄罗斯加剧地区紧张”。转头军援继续往乌克兰塞,今年的军费援助都快突破1000亿美元。欧盟也在表演,一边制裁俄罗斯油气,一边照样买粮食。9月从俄罗斯进口的小麦还涨了15%。
战争不只看兵,还得看钱和生产线。俄方把2025年军费提高到13.5万亿卢布,占财政支出4成,历史新高。无人机工厂三班倒赶工,电子战装备生产线扩了两倍。现在招的技术兵,正好要把这些新装备用起来。
筹码也不全在欧洲。东方市场的油气、粮食订单排到了明年。即便被西方制裁,军费这块还能有来源。反观北约阵营的几家成员,波兰、立陶宛都在喊兵源吃紧。德国的坦克库存也被说“快见底”。
这场对冲已经不止是俄乌的较量了。北约军演越贴越近,乌军无人机在9月20号突袭俄边境的别尔哥罗德弹药库,虽然没造成大损失,但已经把“不打本土”的默契踩碎。俄罗斯这边决定加码兵力,时间掐在10月1日开始,动员对象更年轻、更专业。
对内要压住焦虑,对外要摆出姿态。俄方口径一直强调新兵不直接上乌克兰前线,服役期12个月。这既是承诺,也是策略。补上“窟窿”,让老兵轮休,主力保持机动,随时防着北约可能的突然插手。
美国的无人机和顾问已经到位,北约军演刚收场,波兰的装甲旅在边上。俄罗斯把征兵令签在9月29日,释放的就是一个信息。你往乌克兰递刀子,我就把兵源补满。你围着边境绕,我就把技术兵和生产线一起拉起来。
街头的细节更能说明问题。征兵站横幅先挂出来,内容简单直接,“会修无人机的优先选部队”。这条横幅,估计会在10月的清晨,迎来一批穿着便装、手里拎着操作证的年轻人。
#秋季图文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