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意昂体育 > 新闻动态 > 二战时,有个强国愣是一兵未出,希特勒请都请不动!

二战时,有个强国愣是一兵未出,希特勒请都请不动!

发布日期:2025-08-20 23:39 点击次数:107

二战时,有个强国愣是一兵未出,希特勒请都请不动!

整个欧洲都打成了一锅粥,坦克在东线雪地里嘎吱作响,战机在伦敦上空呼啸来去,可你把地图往西南角瞅瞅,会发现一个怪事儿。伊比利亚半岛上,有个国家安安静静,仿佛置身事外。这个国家,就是西班牙。

说它是强国,一点不夸张。祖上阔过,无敌舰队的威风还留在历史书里。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二战那会儿,它依然扼守着地中海的咽喉——直布罗陀海峡,地理位置重要得不行。可就是这么个角色,愣是没派一兵一卒,全程“围观”。

这事儿就怪了,瑞士、瑞典那些中立国,体量跟它没法比。西班牙到底在忙活什么?答案就俩字:保命。

想弄明白西班牙的算盘,得先把时间往前拨几年,回到1936年。那时候,西班牙自己家里先点了一把大火,烧了整整三年。这就是西班牙内战,一场自己人打自己人的血腥消耗。

最后,一个叫弗朗西斯科·佛朗哥的将军,领着他的国民军,把对手给打趴下了。他上台,建立了一个瞧着跟德国、意大利差不多的法西斯政权。可这胜利的代价,实在是太大了。

几十万条人命没了,整个国家被打成了一片废墟。铁路被炸得拧成了麻花,工厂的烟囱再也冒不出烟,地里的庄稼没人收,粮食产量跌到了冰点。佛朗哥接手的,根本不是一个国家,而是一个巨大的烂摊子。

老百姓饿着肚子,整个社会死气沉沉。佛朗哥心里跟明镜似的,这会儿的西班牙,就是个大病初愈、元气耗尽的病人,再经不起任何折腾了。要是被拖进世界大战的绞肉机里,那不是自寻死路吗?

所以啊,1939年9月,德国的闪电战撕开波兰国境的时候,佛朗哥二话不说,立马向全世界宣布:西班牙,中立!

当然,这“中立”可不是铁板一块,而是相当有弹性的。说白了,就是个骑墙派的艺术。

一开始,西班牙确实是“严守中立”,谁也不帮。可眼瞅着到了1940年6月,法国居然投降了,希特勒的军队在欧洲大陆上势如破竹。佛朗哥一看这风向,立马把政策微调了一下,从“中立”变成了“非交战”。

啥意思呢?就是我精神上支持你轴心国,但我就是不动手。他还给希特勒写了封信,明码标价,说想让我西班牙参战也行,你得答应我几个条件:把直布罗陀给我,北非的法国殖民地也得划拉点过来,最要紧的是,得给我送来海量的粮食和石油。

希特勒一看这单子,脸都绿了。这哪是找盟友,这是趁火打劫啊。他觉得佛朗哥要价太高,没松口。

同年10月,俩人在法国边境小城昂代的一节火车车厢里见了面。希特勒是想当面把佛朗哥给忽悠上船。结果呢?九个小时的会谈,佛朗哥全程打太极,一会儿说我们西班牙没准备好,一会儿又强调英国海军的厉害。他心里的小算盘打得噼啪响:跟你们混,万一英国皇家海军把我的海岸线一封锁,我全国都得喝西北风。

据说,这次会面把希特勒气得够呛。他后来跟墨索里尼抱怨,说“我宁愿让人拔掉我三四颗牙,也不想再跟佛朗哥谈一次了”。可见佛朗哥这个“老狐狸”有多难缠。他成功地让德国人策划的,旨在通过西班牙夺取直布罗陀的“菲利克斯行动”,彻底泡了汤。

佛朗哥就这么吊着希特勒的胃口,表面上眉来眼去,实际上保持着安全距离。

这还不算完,西班牙在经济上,更是把“战争财”这三个字发挥到了极致。

二战打起来,很多战略物资都成了稀缺品。西班牙手里恰好捏着一张王牌——钨矿。这玩意儿是制造穿甲弹和坦克装甲的宝贝,而西班牙的钨产量,当时在世界上数一数二。

于是,一船船的钨矿石从西班牙的港口运往德国,换回大笔的硬通货。德国人用这些钨制造的武器,在战场上多撑了些时日。而佛朗哥呢,拿着卖矿的钱,从国外买来急需的石油、粮食,缓解国内的燃眉之急。

盟国那边也不傻,他们最怕的就是西班牙彻底倒向德国。怎么办?也用钱来“收买”。英国和美国主动给西班牙提供低息甚至无息的贷款,送来一船船的农产品和燃料。条件只有一个:你可千万别参战。

这就形成了一个特别有意思的局面:西班牙的左手,拿着卖给德国钨矿的马克;右手,接着盟国送来的援助物资。这场被称作“钨矿危机”的外交和经济博弈,让西班牙成了二战欧洲战场边上一个闷声发大财的“中间商”。

除了卖资源,佛朗哥还玩了一手更绝的。

1941年,德国入侵苏联。佛朗哥为了向希特勒表忠心,也为了满足国内那些狂热反共的法西斯分子的愿望,他组建了一支“蓝色师团”。这支部队由大约一万八千名志愿者组成,注意,是志愿者,不是西班牙正规军。

他把这支部队送到了寒冷的东线,去帮德国人打苏联。蓝色师团在列宁格勒城下打得异常凶猛,也付出了惨重的伤亡。这么一来,佛朗哥对内对外都有了交代:你看,我帮希特勒打他最恨的共产主义了,够意思吧?但我可没让西班牙这个国家正式卷入战争。

等到1944年,眼看轴心国大势已去,盟军诺曼底登陆成功,佛朗哥又在盟国的压力下,麻溜地把蓝色师团从东线撤了回来。这操作,真是把政治投机的实用主义玩到了骨子里。

在暗地里,西班牙的地理位置也成了情报战的绝佳舞台。德国的间谍在西班牙境内活动频繁,监视着盟军船只进出直布罗陀海峡的一举一动。德国的U型潜艇,也常常能溜进西班牙的港口,悄悄地补充燃料和食物。

当然,这种小动作在美国1944年祭出石油禁运的大棒后,也就收敛了许多。佛朗哥立刻又变回了那个“严格中立”的乖宝宝。

说起来也挺讽刺,就是这么一个法西斯政权,在战争期间还干了一件好事。它成了数万名犹太难民逃离纳粹魔爪的中转站。许多西班牙外交官,比如驻布达佩斯的 Ángel Sanz Briz,被称为“布达佩斯的安琪儿”,他利用自己的职位,签发了成千上万份保护文件和签证,硬是从屠杀线上救下了许多生命。这或许是那段黑暗历史中,为数不多的人性微光。

整个二战期间,佛朗哥对外长袖善舞,对内则铁腕统治,忙着巩固权力,慢慢恢复经济。等到1945年战争结束,西班牙虽然因为其亲轴心国的历史一度被国际社会孤立,连联合国都进不去。

可没过几年,冷战的铁幕拉开。美国为了在欧洲对抗苏联,又想起了西班牙这个坚定的反共“盟友”。1953年,一纸《马德里条约》,美军基地进驻西班牙,换来了大笔的美金援助。

从那以后,西班牙的经济开始起飞,创造了所谓的“西班牙奇迹”。到1975年佛朗哥去世时,西班牙已经从一个欧洲的穷国,一跃成为了一个中等发达国家。

回头看佛朗哥这个人,评价起来确实复杂。他是个双手沾满鲜血的独裁者,这一点毋庸置疑。可站在西班牙国家利益的角度,他那套在刀尖上跳舞的骑墙外交,又确确实实让他的国家避开了一场灭顶之灾。有时候,在乱世中保全自己,需要的智慧和手腕,恐怕一点不比上阵杀敌来得少。

友情链接:

意昂体育介绍 产品展示 新闻动态

Powered by 意昂体育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站群 © 201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