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最近你刷股票软件,是不是感觉有点魔幻?
一家叫摩尔线程的公司,还没正式敲钟上市呢,八字刚有了一撇,A股市场上,一堆名字跟他沾亲带故的“概念股”就已经跟打了鸡血一样,原地起飞,连续几个涨停板焊死了车门,谁都别想下车。
什么初灵信息、盈趣科技、和而泰,一个个跟中了彩票似的。尤其是那个和而泰,4天3个板,走出了六亲不认的步伐。
这场景,像极了小区门口要开一家米其林三星,结果方圆五里内的沙县小吃、兰州拉面和共享单车都纷纷宣布自己是“米其林生态合作伙伴”,股价应声而涨。
你是不是也激动了?是不是也想冲进去分一杯羹?
冷静点,我的朋友。一篇好的财经文章,就是把这盆滚烫的资本麻辣烫扒光了给你看,让你闻闻味儿,但坚决不能让你烫着嘴。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场围绕“国产GPU第一股”的狂欢,到底是一场技术的圣战,还是一场资本的围猎。
1
咱们先把时间轴拉长一点。
为什么突然之间,国产GPU这个词变得这么性感?
原因很简单,两个字:断供。
过去,我们玩游戏、做设计、搞AI,用的GPU芯片,十有八九都来自两家美国公司:英伟达和AMD。人家吃肉,我们最多喝口汤,日子倒也过得去。
但从2019年开始,情况变了。人家不但不给你肉吃了,连锅都要端走。高端GPU成了战略物资,想买?没门。
这就好比武林大会,人家直接把你的剑给撅了,让你拿根烧火棍去跟独孤九剑打。
这能忍?
不能忍。于是,壁仞、燧原、沐曦、摩尔线程……一大批国产GPU公司,就在这种“不这么做就会死”的背景下,揭竿而起。
摩尔线程的创始人张建中,更是个传奇人物。他在英伟达中国干了15年,江湖人称“黄仁勋的左膀右臂”。这履历,往投资人面前一放,简直就是行走的PPT,自带光环。
所以你看摩尔线程的操作,突出一个“快”。创始人是顶配,团队是拉来了英伟达、AMD、微软的各路大神,融资速度更是跟坐了火箭一样。100天成独角兽,Pre-A轮融资,留给投资机构的决策窗口只有几周。
这哪是融资,这简直就是抢购。
为什么资本这么疯狂?因为所有人都看到了英伟达。短短两年,老黄的公司市值翻了15倍,直接把一众互联网大厂按在地上摩擦。人工智能的时代,算力就是石油,GPU就是挖石油的钻头。
所以,这帮国产GPU公司讲的故事,翻译过来其实就一句话:
“我,中国英伟达,打钱。”
这个故事,在过去几年里,特别好使。VC们排着队送钱,生怕错过下一个千倍回报的神话。
这就像一场豪赌。赌桌上,一边是国产替代的星辰大海,一边是烧钱无底洞的万丈深渊。
2
现在,摩尔线程作为先锋,终于要冲向IPO的终点线了。
这一下,整个赌局的气氛就更嗨了。
最早下注的那批人,比如2020年就投了种子轮的和而泰,现在自然是笑开了花。
还有一堆通过各种基金、合伙企业间接持股的上市公司,也纷纷站出来“认亲”。
“喂,大家看我一眼,我,持有摩尔线程股份,比例虽然不高,但四舍五入也算半个亲戚。”
于是,股价duang一下就上去了。
这就引出了一个核心问题。
这些所谓的“概念股”疯涨,背后的逻辑是什么?
是摩尔线程的技术已经牛到可以拳打英伟达、脚踢AMD了吗?是他们的产品已经占领市场,开始疯狂盈利了吗?
都不是。
我们来看看摩尔线程的财报,那简直就像一份P得很好看,但肝部有明显阴影的体检报告。
2022到2024年,累计亏损50个小目标。公司自己都说了,预计最早2027年才能盈利。
也就是说,现在公司还在ICU里烧钱续命,外面的一帮远房亲戚就已经开始开香槟庆祝了。
这合理吗?
太合理了。因为在资本市场,很多时候交易的不是价值,而是预期;炒作的不是事实,而是故事。
那这些概念股暴涨,到底是谁在买单?
是那些深度研究了产业链上下游,精准判断出这些公司能从摩尔线程的崛起中获得巨大利益的价值投资者吗?
别逗了。
真正的逻辑是:A公司投了B公司。B公司要上市了,看起来很牛。所以A公司的股票,也应该很牛。
就这么简单粗暴。
甚至,你都不需要直接投资。你投资了投资A公司的基金,那你也算半个概念股。这套娃技术,俄罗斯看了都得沉默。
所以我们看到了魔幻的一幕:一家公司还没上市,甚至还在流血亏损,但它的“朋友圈”已经提前实现了财富自由。
这叫什么?
这就叫“瞎积薄发”。没有任何底层逻辑支撑,纯靠市场情绪和资金推动的短期狂欢。
3</strong>
那么,作为我们普通人,应该怎么看这场盛宴?
首先,你得明白,国产GPU的崛起,是一个宏大叙事,是国家战略,是科技突围。这事儿,必须干,而且必须有人干成。
但是,宏大叙事跟你个人的投资决策,中间隔着十万八千里。
这就像打仗,我们都知道最终胜利属于我们,但这并不意味着你冲上任何一个山头都能封侯拜相,更大概率是成为炮灰。
摩尔线程的IPO,对于整个行业来说,是一个里程碑。它意味着国产GPU的故事,终于从PPT阶段,走向了资本市场的公开检验。
但对于早期投资它的VC和机构来说,IPO的意义只有一个字:退。
他们完成了从0到1的孵化,现在要把这个“孩子”交给二级市场来养。这是一场资本的接力赛,他们已经跑完了最赚钱的那一棒,现在轮到公开市场的投资者们接棒了。
而那些被爆炒的概念股,更像是一场大型的击鼓传花游戏。
鼓声停下的时候,谁手里捧着那个高位筹码,谁就得负责买单。
所以,你看,这里面有两条完全不同的逻辑线。
一条是产业逻辑:国产GPU必须突围,这是生死之战,道阻且长,但前途光明。创业本身就是跳火山口,跳进去大概率不是起飞,是变成一个熟人。但总得有人去跳。
另一条是资本逻辑:故事要性感,退出要迅速。在IPO之前把预期拉满,让情绪代替思考,方便自己在高位把筹码派发给后知后觉的散户。这是一个典型的“快种快收”模式。
那么问题来了。
他们亏损严重。他们未来不明。他们的概念股已经上天。
那你现在冲进去,到底是在投资未来,还是在为别人的梦想窒息?
你是在为国产芯片的崛起贡献力量,还是在为早期投资人的豪华游艇贡献一颗螺丝钉?
想清楚这个问题,再决定要不要打开你的交易软件。
资本的热潮是用来冲浪的,不是用来泡澡的。浪过去了,只会剩下被拍在沙滩上,晒成干的你。
记住,任何时候,都别爱上一家公司,尤其是你连它年报都没看过的那种。
本报道旨在倡导健康、文明的社会风尚,如有版权或内容问题,请通过官方渠道反馈,我们将第一时间核查并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