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幻现实主义正在席卷A股。
当打工人还在为35岁焦虑、为工作量饱和而头秃时,一些本该专注主业的上市公司,却用实际行动告诉你:上班是不可能上班的,这辈子都不可能好好上班,只有炒炒股,才能维持得了生活这样子。
利欧股份揣着30亿现金冲进二级市场,金风科技更是天选之子,一把梭哈押中20倍牛股上纬新材,收益率高到连基金经理都想当场递简历。这帮浓眉大眼的家伙,放着好好的实体产业不搞,偏要下场当“赌怪”,到底是想通了什么财富密码,还是单纯业绩不行,想从韭菜身上找补点KPI?
这事儿,比你想的要现实,也比你想的要骨感。
1
上市公司为啥不好好“上班”,非要兼职当股神?
最开始的理由很单纯,叫“闲钱不能躺平”。公司账上有几个亿的现金趴着,存银行那点利息连通胀都跑不赢,买点理财或者高流动性的金融产品,搞点“睡后收入”,这操作合情合理,甚至有点小机灵。毕竟,地主家有余粮,也得找个好点的米缸存着不是。
但现在,事情开始起变化了。越来越多的公司下场炒股,已经不是为了让闲钱增值,而是为了给主业“续命”。
尤其是一些传统行业的巨头,主营业务的增长曲线已经平得像心电图骤停,营收天花板低到跳起来能撞到头。产品卖不动,市场卷成麻花,怎么办?财报不能太难看吧?于是,证券投资就成了一块完美的遮羞布。
主业亏了不要紧,炒股赚一个亿,财报上利润一合并,瞬间扭亏为盈,从ICU直接蹦迪到KTV。这就像一份体检报告,本来肝上有点阴影,医生诊断有点悬,结果你靠美图秀秀把报告P得油光满面,指标山河一片红。有用吗?短期内对股价有用,对投资人的情绪有用,但对那个肝,屁用没有。
还有一种,是典型的“羊群效应”,或者说,被邻居家的孩子考上清华给刺激到了。
金风科技这种靠投资赚得比主-业还多的神话,就像病毒一样在上市公司圈里传播。隔壁老王炒股发了财,你很难忍住不跟着开户。大家一看,卧槽,原来赚钱可以这么简单,那我还辛辛苦苦搞什么研发、铺什么渠道?直接all in,单车变摩托。
这种心态,就是典型的瞎积薄发后遗症。看到别人靠运气成功,就误以为自己掌握了成功的方法论。这逻辑是不是听着特别熟悉?没错,跟你楼下天天琢磨彩票号码规律的大爷,心态上没啥区别。
2
当然,把所有下场炒股的公司都一棒子打死,也有点冤枉。这里面确实分化出了两条路子:一条通往火葬场,一条通往更深的护城河。
先说通往火葬场的那条。
有些公司是真的把炒股当成了主业,管理层的心思全在K线上。今天追新能源,明天赶AI风口,后天又去元宇宙里裸泳,忙得不亦乐乎。
结果呢?股市本来就是大众情绪的心电图,大部分时间在划水,偶尔来一次ICU级别的抢救。你一个搞机械制造的,凭什么觉得自己比在金融市场里摸爬滚打了几十年的老狐狸更懂人性?
2024年那家倒霉的服饰公司就是例子,一把重仓新能源,结果市场一个回调,直接亏掉12个亿,把几年辛辛苦苦卖衣服攒下的家底亏了个底朝天,净利润当场从正到负。
这种业绩的大起大落,对投资人来说是毁灭性的。因为大家根本不知道你的价值到底在哪。你的股价到底是靠卖产品支撑,还是靠哪个基金经理的心情支撑?这种不确定性,就是最大的利空。
更要命的,是“主业空心化”。
一个公司的资源和精力是有限的。当老板和高管们每天都在复盘股价,讨论买卖点的时候,谁还去关心产品细节?谁还去琢磨技术迭代?谁还去跟进客户需求?
之前那家机械制造企业,就是活生生的例子。沉迷炒股那两年,研发费用年年降,核心产品的市场份额被对手蚕食得一干二净。这就好比一个五星大厨,放着自己的米其林餐厅不管,天天跑去后巷跟人斗地主,还觉得自己找到了更快的赚钱门路。
餐厅的菜没人更新,服务员都跑光了,最后客人也用脚投票了。等他斗地主输光了想回来掌勺,发现厨房都让人给端了。
最后还有公司治理的黑洞。几十亿的资金在股市里杀进杀出,决策流程是什么?谁来拍板?谁来监督?这里面的操作空间,大到能装下一个太平洋。高管利用自有资金搞内幕交易、老鼠仓,这种故事在A股还少吗?
利润暴涨。股价起飞。管理层拿奖金拿到手软。这剧本是不是很美好?美好个锤子。这种靠天吃饭的业绩,比的就是谁跑得快,一旦市场风向变了,昨天还在会所嫩模,今天就得下海干活。
3
那么,另一条路是什么?是把“炒股”升级为“战略投资”。
这两者有本质区别。前者是投机,是零和博弈,是在别人的蛋糕上抢一块;后者是布局,是价值共生,是自己动手把蛋糕做大。
最典型的就是宁德时代。它也买股票,但它买的都是上游的锂矿企业、材料公司。这叫炒股吗?这不叫。这叫把产业链的命脉牢牢攥在自己手里。
这就好比一个顶级的披萨店老板,他不去赌球,而是直接花钱投资了一个面粉厂、一个番茄农场和一个芝士作坊。表面上看是花钱“炒”别人的股票,实际上是为了保证自己能拿到最优质、最便宜、最稳定的原材料,顺便还能把成本打下来,让对手无路可走。
这种围绕主业的投资,能让金融操作和实体业务产生奇妙的化学反应,实现1+1大于2的效果。这才是聪明钱该干的事。
所以你看,同样是花钱买股票,有的公司是在“赌博”,有的公司是在“筑墙”。关键看它的出发点是什么,是为了财报上那个数字好看,还是为了主业的城墙更高。
4
怎么才能让上市公司炒股不跑偏?
对企业自己来说,答案就两个字:清醒。
必须时刻记住,自己姓“实”不姓“金”。主业才是根基,炒股永远只能是锦上添花的辅助,绝不能变成雪中送炭的依赖。像美的集团那样,把证券投资规模死死钉在净资产的5%以内,设定严格的风控红线,这就是清醒。知道自己的能力边界在哪,不瞎折腾。
对于监管来说,就是要当好那个“家长”。
孩子拿了压岁钱想去买游戏皮肤,你不能完全禁止,但也不能让他把学费都充进去。证监会现在要求上市公司按月披露持仓和损益,搞穿透式监管,严查内幕交易,就是在给这些“熊孩子”上规矩。让你玩,但必须在我眼皮子底下玩,玩出格了,藤条伺候。
而对于我们这些小投资者来说,看一家公司,不能只看它炒股赚了多少钱,更要看它的主业增长怎么样,研发投入多不多。
一家公司如果开始大张旗鼓地宣传自己投资收益多牛逼,你就要小心了。这往往意味着,它的主业已经没什么可吹的了。
说白了,上市公司适度参与资本市场,优化资产配置,这本身没毛病。但凡事都有个度。当“副业”的收入和投入已经严重影响到“主业”的健康时,这就不是优化配置,而是不务正业。
炒股是兴奋剂,能让你短期内看起来精神焕发,但绝不是蛋白质,不能构建你真正的肌肉。上市公司的核心价值,永远来自于产品、技术和市场的深耕细作。
只有锚定主业,守好规矩,控制好风险,所谓的“炒股”,才能真正服务于公司发展,否则,就只是一个随时可能引爆的业绩“定时炸弹”而已。
本新闻严格遵守新闻职业道德,倡导积极价值观念。如有内容争议,欢迎监督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