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纳人为什么总在笑?我在阿克拉找到了答案
你见过一个国家的人,无论贫富,都能发自内心地笑吗?
直到我在阿克拉待了八个月,才明白什么叫"苦中作乐"的真正含义。
01. 初到阿克拉:被"笑声"包围的震撼
2023年3月,我作为一家中资矿业公司的设备技术员来到加纳首都阿克拉。
刚下飞机,第一印象就是:这里的人怎么都在笑?
出租车司机载着我穿过拥挤的街道,一路上跟我聊天,笑得合不拢嘴;
酒店前台小哥办入住手续时,哼着歌,脸上挂着灿烂的笑容;
就连路边卖水果的大妈,看到我这个外国人,都咧着嘴冲我挥手。
我当时心想:这个国家的人是不是都没有烦恼?
后来才发现,我错得离谱。
02. 阿克拉的真实面貌:贫穷与快乐并存的矛盾体
阿克拉有280万人口,是西非最大的城市之一。
但这里的基础设施,说句实话,比我们县城还要落后。
停电是家常便饭,一停就是好几个小时;
自来水供应不稳定,很多居民区要靠水车送水;
道路坑坑洼洼,雨季时积水能淹到小腿;
垃圾处理系统几乎瘫痪,街头巷尾随处可见垃圾堆。
但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加纳人依然保持着令人惊讶的乐观。
我住的酒店附近有个马科拉市场,是西非最大的市场之一。
每天早上六点,这里就开始热闹起来:
小贩们扯着嗓子叫卖,顾客们讨价还价,孩子们在摊位间跑来跑去。
整个市场充满了笑声、歌声和聊天声。
有一次我问一个卖番茄的大妈:"生意怎么样?"
她用不太流利的英语告诉我:"不好,但是God will provide(上帝会眷顾我们的)。"
说完,她又笑了。
03. 加纳人的收入:比你想象的还要低
根据加纳统计局的数据,2023年加纳人均月收入约为400塞地(约合人民币240元)。
但这只是平均数,大部分普通民众的实际收入更低。
建筑工人:日薪20-30塞地(约12-18元人民币)
出租车司机:日收入50-80塞地(约30-48元人民币)
小商贩:日收入10-40塞地(约6-24元人民币)
清洁工:月薪200-300塞地(约120-180元人民币)
我认识一个叫科菲的年轻人,在阿克拉开出租车。
他每天工作12-14小时,扣除油费和车辆维护费,一个月能净赚800塞地(约480元人民币)。
要知道,他还要养活妻子和两个孩子。
但每次见到他,科菲都是笑呵呵的,车里总是放着欢快的高生活音乐(Highlife)。
我问他:"这么辛苦,为什么还这么开心?"
他回答:"Life is too short to be sad(生命太短暂,没时间悲伤)。"
04. 宗教信仰:支撑加纳人精神世界的柱石
在加纳,71%的人口信奉基督教,18%信奉伊斯兰教。
宗教在这里不仅仅是信仰,更是生活方式。
每个周日,阿克拉的教堂都会响起激昂的赞美诗和非洲鼓声。
我曾经被邀请参加过一次卫理公会的礼拜,场面震撼:
几百人一起唱歌、跳舞、祈祷,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发自内心的喜悦。
阿克拉大教堂的牧师告诉我:"我们相信苦难是上帝的考验,而快乐是上帝的恩赐。"
这种深层次的宗教观念,让加纳人在面对困难时仍能保持乐观。
在尼玛区(Nima)这个穷人聚集的社区,我看到过这样的场景:
一群孩子在垃圾堆旁踢足球,没有球门,用两块石头当门柱;
没有正规球场,就在坑洼的土路上踢;
没有球鞋,就光着脚跑。
但他们笑得那么开心,仿佛这就是温布利球场。
05. 社区文化:一起扛过苦日子的温暖
加纳有句俗语:"Wo ano nti, me ano nti"(为了你,也为了我)。
这反映了加纳人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
在阿克拉,我见过太多社区互助的例子:
邻居家孩子生病了,整条街的人都会凑钱帮忙;
有人失业了,社区会组织起来帮他找工作;
节日期间,大家会一起准备食物,一起分享。
拉巴迪海滩附近的渔民社区让我印象深刻。
这里的渔民每天凌晨4点出海,下午回港。
收获好的时候,大家会聚在一起庆祝;
收获不好的时候,有鱼的人会分给没鱼的人。
没有人会饿肚子,也没有人会独自承受痛苦。
我问一个老渔民:"为什么要这样做?"
他说:"今天我帮你,明天你帮我,这样大家都能活下去。"
06. 音乐与舞蹈:流淌在血液里的快乐基因
如果说宗教是加纳人的精神支柱,那么音乐和舞蹈就是他们的快乐源泉。
在阿克拉,你随时随地都能听到音乐:
出租车里播放着阿佛比特(Afrobeat);
市场里回荡着高生活音乐;
街头巷尾传来嘻哈音乐的节拍。
国家剧院每个周末都有演出,门票只要5塞地(约3元人民币),但场场爆满。
我去过几次,每次都被现场的氛围感染:
台上的演员又唱又跳,台下的观众也跟着摇摆。
整个剧院就像一个巨大的派对现场。
更有意思的是,加纳人似乎天生就会跳舞。
在奥苏区的一个夜市里,我见过一个卖烤玉米的小哥,一边烤玉米一边跳舞,动作那叫一个熟练。
围观的顾客也跟着节拍摇摆,整个摊位充满了欢声笑语。
07. 面对困难的态度:笑着接受,努力改变
并不是说加纳人没有烦恼,而是他们处理烦恼的方式与众不同。
在特马港,我遇到过一个叫阿玛的女孩。
她的丈夫在海上捕鱼时遇难了,留下她和三个孩子。
按理说,这是天塌下来的事情。
但当我见到她时,她正在海边晾晒鱼干,脸上挂着淡淡的笑容。
她告诉我:"哭不能让丈夫回来,但笑可以让孩子们看到希望。"
现在她靠卖鱼干养活三个孩子,虽然辛苦,但从不抱怨。
这种"接受现实,积极应对"的态度,在加纳随处可见。
08. 政治环境:民主制度下的相对稳定
与许多西非国家相比,加纳的政治环境相对稳定。
自1992年实行多党制以来,加纳已经进行了8次总统选举,每次都能和平交接权力。
现任总统纳纳·阿库福-阿多执政期间,实施了多项民生政策:
免费高中教育覆盖全国;
一地区一工厂计划创造就业机会;
植树造林项目改善环境。
虽然经济发展仍然缓慢,但政治稳定给了加纳人信心。
他们相信,通过努力和时间,生活会慢慢变好。
09. 外国人在加纳:被友善包围的温暖体验
作为外国人,我在加纳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友善。
语言方面:加纳的官方语言是英语,虽然带有浓重的口音,但交流基本无障碍。
安全方面:虽然小偷小摸时有发生,但暴力犯罪率很低。
文化包容性:加纳人对外国文化非常包容,不会因为你是外国人而区别对待。
我在库马西出差时,因为语言不通迷了路。
一个当地青年不仅给我指路,还亲自带我走了20分钟找到目的地。
临别时,他拍拍我的肩膀说:"Welcome to Ghana, my brother(欢迎来到加纳,我的兄弟)。"
旅游出行Tips:
- 最佳旅游时间:11月-3月,天气相对凉爽干燥
- 签证:中国公民可办理落地签,停留30天
- 货币:加纳塞地(GHS),1美元约合12塞地
- 交通:推荐使用Uber或出租车,价格便宜但要讲价
- 住宿:中等酒店每晚50-100美元,民宿更便宜
- 必游景点:海岸角城堡、埃尔米纳城堡、卡库姆国家公园
- 特色美食:炸大蕉、红薯叶汤、烤鸡配辣椒酱
10. 找到答案:贫穷不能击垮精神的富足
八个月的加纳生活,让我找到了答案:
加纳人总在笑,不是因为他们没有痛苦,而是因为他们选择了另一种面对痛苦的方式。
他们笑,是因为信仰给了他们力量;
他们笑,是因为社区给了他们温暖;
他们笑,是因为音乐给了他们快乐;
他们笑,是因为他们相信明天会更好。
在加纳,我见过月入200元的清洁工,下班后还要照顾病重的母亲,但他从不抱怨;
我见过失去丈夫的寡妇,独自抚养三个孩子,但她依然对生活充满希望;
我见过没有鞋子的孩子,光着脚在街上踢球,但他们笑得比任何人都开心。
写在最后:我们能从加纳人身上学到什么
回国后,很多朋友问我:"加纳那么穷,你去那里干什么?"
我总是回答:"我去寻找快乐的秘密。"
加纳确实贫穷,人均GDP只有中国的1/6;
加纳确实落后,基础设施建设远不如我们;
但加纳人的精神财富,却是我们值得学习的。
在这个焦虑、内卷、抑郁成为常态的时代,
也许我们应该学学加纳人的智慧:
接受不完美的生活,在困难中寻找快乐,在苦难中保持希望。
毕竟,生活已经够苦了,为什么不选择笑着面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