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意昂体育 > 产品展示 > 一碗水端不平会怎样?香港家族企业传的那些真招

一碗水端不平会怎样?香港家族企业传的那些真招

发布日期:2025-09-18 18:16 点击次数:60

香港是个小地方,但家族企业的故事一点也不小。这里有老字号、地产大亨、珠宝王朝,很多家族把生意撑了好几代,连“家法”“家训”“家族信托”都成了日常话题。

先说个教训平分不等于公平。镛记烧鹅创始人把股份按“看来公平”的方式分给子女,结果因理念不同闹上法庭,最终家族反目,企业也没能顺利扩张。分得均匀,感情却被撕开了口子,第二代第三代的关系冷淡,竞争还出现了,这就是“看着平,实际上却炸裂”的传现场。

很多家族开始用信托来做股权保护和传设计。信托能把股权锁来,防止家族之间随意拆卖。但信托也不是万能药。新鸿基的例子告诉我们一开始设计得太死板,遇到家庭矛盾还是会被拆解、重组。反倒是李兆基家族把信托制度做得像操作手册受益人比例可以根据贡献调整,有激励、有惩罚,还有对外投资的门槛、公益捐赠的规定,既保住了控制权,也把家族价值观写进了规则里。结果交接平稳,没闹剧。

家里人多怎么办?用“修枝剪叶”的办法把股权集中到真正愿意、能干的人手里。利丰、李锦记都有类似经历靠购买股份或吸纳市场化操作,把那些不参与日常经营的远亲“体面地”请出局。过程痛苦,但换来的是企业能继续跑下去。如果只有女儿怎么办?包玉刚家族的做法有意思设立多个信托,分别交给女儿和女婿,各自打理各自的生意,互不干涉。这样既保全了财富,也让每个家庭都有独立舞台。

管理权怎么交接?分工不分家。周大福、郑氏家族等,把股权控制和经营分开,既有职业经理人,也有家族成员负责关键岗位。家族成员在管理上有位子,但不是全部事都揽,互相配比抢着当老板效果好得多。

要把家族当“小公司”治理,规矩、制度很关键。李锦记把家规家训、家族宪章和一套完整的沟通机构都建立来谁能进公司、必须的外部工作经验、家族委员会会议频率、哪种行为会被“自动退出”等等。把很多“潜规则”写成“明规则”,冲突就少了。还有的家族把慈善和价值观写进信托条款,做到“拿钱也要做点好事”,这既提升了社会形象,也强化了家族认同感。

几条实用经验,给正在传路上的内地企业参考

- 任何传都需要学、改、试的过程,别指望一蹴而就。

- 信托+专业经理人的组,能同时保住控制权和企业活力,但设计要留有弹性。

- 股权集中与管理分工是常见选择,痛过一次,换来长期稳定。

- 家规、家训和家族治理机构能把情感的波动变成可管理的程序化规则。

- 把公益、价值观等融入规则,能凝聚家族认同,也为企业赢得社会信誉。

家族企业的最终目标不是为了传下一堆股票证书,而是把一套能被后代学会、改进、传下去的能力和价值留住。企业能活着,家族才能有更多机会培养人才、延续影响力。

你觉得家族企业传,哪一点最难做到?来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友情链接:

意昂体育介绍 产品展示 新闻动态

Powered by 意昂体育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站群 © 201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