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意昂体育 > 产品展示 > 32年前,毛阿敏一首童谣,将中国绝密军事基地暴露给了全世界

32年前,毛阿敏一首童谣,将中国绝密军事基地暴露给了全世界

发布日期:2025-10-08 00:32 点击次数:96

#优质图文扶持计划#1992年那个夏天,毛阿敏从香港匆忙赶回北京。接到电话的时候她正在忙着其他事情,谁知道这一趟回来会唱出个天大的秘密。

八一建军节的舞台上,当她开口唱起”小皮球,架脚踢,马兰开花二十一”的时候,台下好些军官的表情都变了。这些看起来人畜无害的词儿,背后藏着的东西能把人吓一跳。

说起来也怪,这首童谣早就在全国传开了,从南到北,哪个孩子没唱过?女孩子跳皮筋的时候必备曲目,朗朗上口得很。可谁能想到,这些看似没头没脑的歌词,竟然是我们国家最高级别的机密。

毛阿敏那天唱完,电视里播出去了,全国老百姓都听见了。有人开始琢磨,建军节的晚会上,怎么唱起了小孩子的游戏歌?马兰又是个什么地方?

其实懂行的人早就心知肚明。这哪里是什么泄密,分明就是国家有意要公开这段历史了。到了1992年,咱们有这个底气让全世界知道,中国的原子弹是怎么来的。

童谣里的惊天秘密

“小皮球”这个称呼听着挺可爱,实际上指的就是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当年搞核武器研究的人,为了保密起见,给它取了这么个昵称。想想也是,谁能从”小皮球”联想到原子弹去?

“架脚踢”就更绝了,说的是马兰基地那座102米高的铁塔。原子弹就架在这塔上引爆,远远看去确实像被”架”起来的。科研人员的脑子真够用,把这么严肃的事儿说得像小孩过家家一样。

最厉害的是”马兰开花二十一”这一句。马兰花确实会开花,但歌词里唱的可不是真花。这里的”开花”指的是原子弹爆炸时那朵巨大的蘑菇云,“二十一”则是第21号试验场的代号。

那些数字更邪门,“二八二五六,二八二五七”,听起来就是随口念的,实际上是马兰基地对外联系的信箱号码。全国的孩子们就这么把国家机密给传唱了二十多年,谁也没往那方面想过。

这招真够损的。苏联和美国的间谍们费尽心机想打听中国的核武器情报,哪知道答案就在街头巷尾孩子们的嘴里。估计那些特工听了也得哭笑不得,这么明目张胆地”藏”秘密,谁能想得到?

荒漠里的传奇

1958年10月,张蕴钰将军接到了一通改变命运的电话。陈赓大将在电话里说得简单明了:“军委决定在西北搞原子弹靶场,由你来指挥!”

这位打过日本鬼子飞机的传奇将军,二话不说就奔向了戈壁滩。到了那里一看,好家伙,除了沙子还是沙子,连个鸟影都见不着。

张蕴钰心里也犯嘀咕,苏联专家的设计方案只能试验2万吨级的原子弹,美国在比基尼岛都试过1500万吨的氢弹了。咱们这格局是不是小了点?他不服气,一个人开着车在戈壁里转悠,没日没夜地跑。

1959年6月13日,马兰基地正式成立。起这个名字倒是挺诗意,当时正赶上马兰花开,紫色的小花在盐碱地里顽强地开着。张蕴钰一看,这花挺有骨气,咱们的事业不也得这样吗?

可现实比想象残酷多了。那地方缺水缺得厉害,张蕴钰制定了”苛刻”的用水规定:一三五洗脸,二四六刷牙,星期天干擦。一盆水得循环使用,洗脸洗手洗脚,最后澄清了还要洗衣服。

作为司令员,张蕴钰对自己更狠,洗脸就用一个小茶缸。这习惯后来带回北京都没改,孩子们看了直摇头。

最困难的时候

1960年是最难熬的一年。天灾人祸一起来,赫鲁晓夫又在这时候翻脸,把所有苏联专家都撤走了。343项合同说不干就不干,257个科技合作项目说取消就取消。

基地面临”下马”的危险,有人开始动摇了。张蕴钰急了,一次次开全体大会,跟大家讲道理。他特别提到周总理在乌鲁木齐的一件事。

总理在和新疆领导吃饭的时候,突然站起来说:“我们中央在新疆有个原子武器靶场,那里条件艰苦,任务艰巨,希望自治区能帮帮忙。我代表他们向大家干杯。”

张蕴钰听到这话眼圈都红了。他当场表态:“就凭这些,我哪也不去!一年不行两年,两年不行三年,非要在这里搞成咱们自己的原子弹试验场不可!”

面对苏联专家的撤离,这老爷子更是豪气:“你走你的,我干我的,死了张屠夫,不吃带毛猪!”

从全国各地来的科研人员和军人都被这股劲头感染了。彭桓武院士说得最实在:“国家需要我来,我就来了。”就这么简单的一句话,道出了那一代人的心声。

地图上找不到的地方

马兰基地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真的是”地图上找不到的地方”。前前后后超过10万军民在这里工作过,他们挖地窨子当临时住所,听着燕子叫声开始每天的建设。

保密工作严格得要命。科研人员下班后得把所有文件装进保密袋,交给档案室锁起来,第二天上班再领出来。平时交流都用密码和暗语,连最简单的话都得拐着弯说。

从这里走出了程开甲、林俊德这样的”两弹一星”功勋院士,还有29位将军。这些人大多数一辈子都没公开过自己在干什么,有些人连家属都不知道他们的真实工作。

1964年10月16日下午2点59分40秒,韩云梯按下了那个改变历史的按钮。“五、四、三、二、一,起爆!”随着倒计时结束,核试验场上空升起了巨大的火球,接着形成了那朵震撼世界的蘑菇云。

马兰花真的”开花”了,开出了让全世界都震惊的花朵。那一刻,所有的苦难和坚持都有了意义。

从秘密到公开

到了1992年,时代变了。中国有足够的实力和自信让这段历史公开,让那些无名英雄们得到应有的纪念。毛阿敏的演唱不是意外泄密,而是有意的”解密”。

马兰基地的命运也在改变。2011年,这里获批成为国家红色旅游项目,昔日的军事禁区开始向公众开放。

现在的马兰红山军博园,游客络绎不绝。那座300米长的地下指挥部依然保持着原貌,让人能感受到当年的神秘氛围。

和硕县大力发展红色旅游,推出了穿红军装、吃忆苦思甜饭、唱红军歌等体验活动。孩子们在这里参加夏令营,体验军营生活,了解那段历史。

博湖县的游客亚力坤说:“今天在食堂里吃了窝窝头和红薯,才知道现在的生活多不容易。”

浙江大学的学生们也来这里实践,他们在报告里写道:“站在马兰革命烈士纪念碑前,内心满是肃穆,先烈的精神在这里永存。”

马兰精神永不落幕

张蕴钰将军在2008年病重期间,为马兰基地成立五十周年写下祝贺词:“马踏西陲,兰花问早,精心梳妆五十年,神韵世人晓。基业再兴,地阔天高,喜看马兰新一代,盛世创业豪。”

这首藏头诗的前四个字就是”马兰精神”,成了这位诗人将军的绝唱。

如今的马兰,从戈壁军营变成了现代化的微型城市。那些建设者们的精神财富得到了最好的传承:“艰苦奋斗、开拓创新、大力协同、无私奉献”。

从”地图上找不到的地方”到公开的历史纪念地,马兰的变迁见证了国家的发展轨迹。那些曾经需要隐姓埋名的英雄有了纪念馆,那些藏在童谣里的秘密可以大声歌唱。

毛阿敏的《马兰谣》让世人知道了马兰基地,更重要的是让马兰精神得以传承。每当听到”小皮球,架脚踢,马兰开花二十一”的旋律,想到的不只是那段惊心动魄的历史,更是那种为了国家民族可以付出一切的品格。

马兰花年复一年地绽放,马兰精神也会一代代传承下去。变的是时代,不变的是那份赤诚之心。

你小时候是否也唱过这首童谣?当知道它背后的真相时,内心有何感受?那些为国家默默奉献的无名英雄们,他们的精神在今天还有什么现实意义?

友情链接:

意昂体育介绍 产品展示 新闻动态

Powered by 意昂体育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站群 © 2013-2024